把更多的新希望播向田野——访江苏省农村经济产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赵明
莺飞草长,杂花生树,转眼已是2015年的江南四月天。围绕由各地承建的又一批中央及省级太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江苏省的“第三方检查”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检查组来了,专家们来了!两百多个治污项目,散落于苏锡常三地近20个县(市、区)的乡野湖滩,其中畜禽废弃物和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占了大半。然而,由江苏省农村经济产业指导服务中心牵头组织的这一检查,再累再脏,每一处都现场必到、水样必采、台账必查,评估结论让人心服口服,而整改意见又让人感到切实中肯。于是,一种无声的共鸣产生了,要实现太湖连续第八年安全度夏,大家都应该这样“没有最严,只有更严”。
“太湖农业面源治理第三方检查,是通过竞争性程序拿下的政府采购项目,我们去年7月跟省农委签的正式委托协议。”江苏省农村经济产业指导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江苏农经中心)主任赵明告诉笔者,尽管现阶段的我国农业以及涉农咨询业尚处于相对弱势状态,进入经济新常态又带来了不少新挑战,但是,中心的农业投资项目咨询业务量却保持平稳增长,2014年平均单个项目合同额还同比上升了20.5%。
从2003年到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已连续12年聚焦“三农”,江苏更是强调要早一步、快一拍,力争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每每想到这一点,便会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在该中心员工心头升腾:是啊,为了大地有更绚烂的丰收,为了乡亲们有更甜蜜的微笑,我们还须努力努力再努力!
主动转型:变“长在大树下”为“走进风雨中”
江苏农经中心是1998年经江苏省政府批准成立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主要负责提供农业投资项目咨询评估服务,提供农村经济信息服务。赵明主任说,随着简政放权和投资体制改革的深化,近年感受最深的一点变化是,市场化,法制化,正在加快进入整个项目咨询领域,所谓“政府指定项目”,农经中心这里如今基本没有了,有,也只是主管部门即省发改委下达的不收费的相关公益性任务,而大量的咨询评估业务要想拿到手,都必须经过越来越规范的公平竞争。
显而易见,直面市场,投身竞争,变“长在大树下”为“走进风雨中”,也就成为一条势在必走的转型之路。事实上,农经中心多年前便开始探索着走这条路,如今尤其要求自己,必须走得更主动更自觉。
自身团队很精干也很能干,但专业宽度和技术厚度仍嫌不足。那就拆掉无形藩篱,不断加大向高校和大院大所的借智力度,一支七十多人的专家顾问团便盾牌般地站立到了身后。
2013年秋天,第六届全国花卉交易大会在常州武进区嘉泽镇的夏溪花木市场举行。如何借助东风求得新发展?闭会不久,就在当地就此作初步酝酿时,江苏农经中心就派专家登门对接来了。几度实地调研,几番观点碰撞,一份《夏溪花木产业集聚区花卉大棚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完成了。今天重读这份长达90页的报告不难发现,报告论证的虽然只是一个大棚项目,但它的许多意见视野开阔,具有建设性和前瞻性。比如,在结合20万平方米新型大棚建设调整花木产业结构的同时,应该围绕主业实现服务业尤其是旅游休闲业的齐头并进,应该利用互联网推进花木产品由现货中介到定向订单的升级,还有,借助花交会趁势而上,今后应该一年一次自己办节以扩大品牌影响力。这些意见,不少已在当地悄然落地生根,其中,2014年中国-夏溪花木节迎来国内各地参展商约四千户,市场当年实现销售超过147亿元。
“建设夏溪花木产业集聚区,现在是江苏省2015年重大工程项目,列在商务商贸类。”赵明主任接着说,“像夏溪这样出正式文本的咨询业务,主要凭借我们自己的主动拓展,近几年类似的新的项目类型占比已迅速扩大。”
主动服务于工商资本和社会资本下乡,该中心亿元以上项目的咨询业务前些年每年也就接手三五个,而2014年为九个。为何能够增长?就在于坚持了“贴近服务、贴心服务”,其中,有两点特色做法尤受客户赞赏。一是拒绝闭门造车,但凡需要出文本的业务,即使路再远、 地再偏,也一定要去项目现场作考察和交流,去年平均每个项目去现场1.6次。二是不搞简单的钱货两清,文本交付后,只要客户有需要,从项目实施、验收乃至投运,都可以热情提供全过程的后续服务。再看看江苏治太工程,太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是近几年的重中之重,每年的项目投入,把中央、江苏省及沿湖配套自筹相加要超过百亿元,能挑起“第三方检查”的担子,自然要求肩头硬过常人。江苏农经中心较早接触这项工作,前后为治太一线做过生态养殖、有机种植、禽畜粪便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等咨询项目数百例,同时围绕提高项目督查质量和效率,积极建议完善考评体系,使之融入了GPS现场定位、现场采样、专业培训、优秀项目网络平台展示等新手段新方法。这是由于中心的“贴心服务”及工作效率和实际成果,这一政府采购项目最终选择了农经中心。
就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中央及江苏省最近都作出了新部署,对此,赵明主任表示中心会坚决支持,更加主动积极地自我转型。“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是大势所趋。尤其我们这种性质的咨询机构,必须在观念上机制上自觉转,加快转,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把聪明才智更好地贡献给‘三农’。”
坚守质量:请先听一段“猪场变蟹塘”的故事
“客户的桥梁,农民的希望”,走进位于南京草场门大街91号的江苏农经中心,相信这句话会成为很多来访者的第一印象,它被醒目地写在这里咨询业务指南的最上方。
就在笔者今天落座的位置,赵明多年前曾与几位来自兴化市安丰镇的客人面对面。当时谁也未曾料到,安丰镇迅猛起飞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就是在农经中心的这次普通咨询。后来几年好消息不断,安丰被命名为“中国螃蟹之乡”,“泓膏”品牌入选中国驰名商标,接下来,日销千吨的“国蟹大市场”开张了,全镇农民的年均人收入已经直指两万元.....通过电话,镇上领导把这些消息传来,同时向农经中心一再表示感谢。
感谢,是因为这里面有段“猪场变蟹塘”的曲折故事。赵明主任对笔者回忆道,“那次安丰镇领导来,其实是带着建养猪场的意图来的,三万头规模。要知道,他们那里可是里下河水网地区啊,污染物封闭处理难度很大,风险也高,岂能轻举妄动?经过实地调研后,我们更有底了,明确地向安丰镇提出:不赞同建大型养猪场,如果有资金,建议投向已经有一定基础的养蟹业,投向建基地、上品质、创品牌。理由并不复杂。想想什么是安丰镇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就是河荡多,水质好,生态环境优良,因而它的项目选择,只能以有利于资源保护和永续利用为第一原则。”可是,由于当时猪价处在高位,蟹价相对低迷,安丰镇方面还是有人表现出不太情愿。于是,农经中心同志就继续与其一起讨论,议市场周期性,算环保投入账,分析城市消费趋势,直到比较对本地农户增收的带动作用,很快使大家统一了认识。赵明说,“报告书我记得项目名称特别长,叫《安丰镇经济综合开发万亩大闸蟹养殖基地及深加工一体化示范镇项目》。由于项目选择较好,省里后来给了它专项资金支持。”
不赞同安丰镇养猪,不等于也不赞同其他地方养猪,一切都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去年,几位在苏南做房地产的浙江客商来农经中心求助,请帮助推荐投资前景好的农业项目,中心热情建议办大型养猪场。怎么办?针对当时生猪市场所处波段的特殊性,建议他们将原定的前期盘子暂时缩减一半,先做试验,积累经验,待运行顺畅后再扩大投资。去哪办?建议去宿迁或淮安农村,那里环境容量大,搞生态养殖条件好,同时,当地特别欢迎带动性强的骨干项目前往落户。结果,这几位浙商还真都去了,回馈的消息是,项目推进顺利,近期已在考虑增资扩产。
这么些年这么多事,上面两个例子只能算一滴水珠,但它折射了一种难能可贵的坚守,这就是,要让质量第一渗透进每次服务,体现于每个细节,延续于每个今天和未来的日子。
赵明主任对笔者坦言,“社会上一直有议论,说咨询机构的可行性研究应该叫‘可批性研究’。感到委屈,想要作辩解,这些都没有用,重要的是不能让它真的成为自己单位的痛点。我们中心2008年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以此为基础,细化标准、严格规范、持续改进的努力,到今天都一直在做。比如,我们重视‘含金量’评价,每套项目文本做的如何,不是只看能不能通过审批或核准,更要看客户和审批部门能从中得到多少有价值的决策参考意见。再如,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最大原则,我们强调当好‘第一把关人’,谁想踩着环境、能源或资源红线上项目,对不起,这样的可研报告我们不做,给再多的钱也不做。”
信任,就这样与坚守相伴而生,并肩成长。无论服务于政府采购还是企业委托,连续多年,农经中心通过回访得出的服务质量优良率都在90%以上。2014年, 中心组织开展农、林、水等类课题、规划、论证、项目评审29批次,共计评审项目135个,得到省农委、省农业资源开发局、省供销社、省林业局等单位的好评。省农委针对农业部预算内项目,还将评审费列入预算,以合同形式打包委托给该中心牵头实施。
拉长服务链:最真切的成就感来自最基层
忽如一夜雪飞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今年四月里的丰县梨花节,留下了许多堪与花海媲美的视频镜头:孙楼镇穆楼村,千亩芦笋基地正进入收获季,亩产创新高,市场也帮忙,每亩1.5万元收益轻松进入村民囊中;丰县现代农业产业园,一边是满载新鲜果蔬的车辆鱼贯驶出,一边是园区拓展计划在加紧实施,五年内目标是“用不到全县十分之一的地,创全县50%的农业效益”;黄河故道上同样不乏精彩,红富士苹果根深叶茂,新引进的意大利M9T337开始挂果,大沙河集团挂牌,果品物流园投运,一个现代果业生产示范区正呈现在世人面前......
赵明主任说,丰县多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滞后,而今天,能看到这个“江苏的西北角” 迅速崛起,我们又为这一崛起做了些实际工作,感到特别欣慰。
原来,引领丰县之变的许多发展蓝图,其具体绘制者便是江苏农经中心,其中包括,孙楼镇穆楼村“整村推进”发展规划,丰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规划,还有丰县被列为重要角色之一的江苏省黄河故道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据赵明主任介绍,其中的穆楼村规划小归小,但影响很大。当时,挂钩扶贫单位的意图很明确,实施“整村推进”式扶贫开发,不能再今天挖个坑明日填个塘,不能换个村干部或扶贫队员就重起炉灶,所以得搞一村一规划,确保发力精准,一张蓝图干到底。这份村规划,融产业培育、民生改善、事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等为一体,五年内“该做啥”“怎么做”全都条分缕析。建千亩芦笋基地吗,从产到销,从选择良种良法、组建专业合作社直至对接深加工企业,规划都给出了尽可能详尽的路径,这就使得整个基地的建设过程,像极了军事攻坚的“挂图作战”。很快,以穆楼规划为样本,丰县全面推开这一做法,省扶贫办也随即将它推向省内所有经济薄弱村。
积极拉长服务链,一方面向课题、规划上游延伸,一方面向初步设计下游拓展—— 这是江苏农经中心新常态下的发展方略,其目标指向,是要让自己尽快成为本省农业类投资项目咨询业的龙头。
谈起2014年的“向上延伸”,赵明主任如数家珍。全年完成区域性课题研究和规划编制10项,比上年增加6项。里面包括,“十三五”江苏现代农业发展基本思路研究及课题报告,省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省粮食价外补贴政策研究,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2014-2020年)。至于“向下拓展”,近年的推进同样给人信心。交付实施方案或初步设计的主要有,连云港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项目,苏州城区太湖湿地农业综合利用示范区建设项目,南通市农产品质检中心建设项目,新增千亿斤粮产能田间工程项目。尤为可喜的是,无锡市、吴中区、高淳区和金湖县的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建设方案,博得广泛认可,省里已将其一并上报,三个市、县被批准为国家级示范区项目。
“你们的公共网站做得也很不错,信息量大,服务性强,农村的粉丝肯定少不了。”这是笔者作采访准备时粗粗上网浏览得到的印象。
赵明主任接过话茬说,“都说信息化是现代农业的强大引擎,政府建网站,委托我们运行管理,我们岂可怠慢?”现在,他们的江苏农村经济信息网经多次升级改版,栏目丰富,图文并茂,除及时发布相关宏观政策法规外,还每年采用本省农村一线信息近四千条,当然,涉农投资建设依然是内容上的侧重点。另一个平台为江苏农产品批发市场网,2012年投运,对南京众彩、常州淩家塘、苏州南环桥等18家省内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它实行每日一报,报告内容为55种主要农副产品在各市场的当日价格、流向及交易量。由于这个网站辐射生产和消费两头,尤其有助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所以,国家发改委还就此来江苏召开了专题现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