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6年度江苏省粳稻市场分析和预测

来源: 时间:2015-10-16 点击数:

2014年我国粮食市场形势错综复杂,粮食收购压力巨大。今年以来我国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较大,做好粮食工作任务艰巨繁重,根据当前粳稻市场情况,对2015/16年度江苏稻谷市场情况分析预测如下:

一、去年秋季以来江苏粳稻市场情况

1、粳稻谷市场供求关系改变

2014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一连增,粮食总产量达到12142亿斤。全国粳稻去年秋季收获面积1.23亿亩,总产量1404亿斤。江苏粳稻去年也连续获得丰收,种植面积2920万亩,总产量331亿斤。在连续丰收的形势下,全国粳稻已经从过去供求紧平衡转向供大于求。

2、政策性收购数量增加

在粳稻谷种植面积连续增加、丰收增产、国际市场粮食价格低于国内市场粮食价格的新常态下,全国政策性粮食收购数量持续上升,江苏省2013年秋季第一次启动稻谷最低收购价预案,去年稻谷继续启动托市收购。2014年全国最低收购价粳稻收购量增加,全国粳稻托市收购量比上一年增加34.71%,其中江苏省最低收购价粳稻收购数量32.52亿斤,比2013年增加20.22%;而粳稻谷生产大省黑龙江达到300亿斤,同比增加了41.41%。

3、市场价格稳定

2014年粳稻最低收购价从1.50元/斤提高到1.55元/斤,在政策性收购价格的支撑下,去年秋粮收购以来,江苏省粳稻谷市场价格以围绕最低收购价运行为主。政策性收购结束后,短时间内市场流动性收紧,江苏省粳稻谷省内市场最高价格曾经达到1.65元/斤后,比上年高0.10元/斤,当政策性粳稻投入市场竞价销售后,市场价格逐步回落。

4、政策性粮食交易清淡

由于全国粳稻供求关系转向供大于求,买方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加工、批发、零售企业以销定产,以销定购,市场观望情绪严重。在政策性价格支撑下,粳稻米市场价格平稳,政策性粮食竞价交易成交率不高,粳稻以底价成交为主。

二、粳稻面临的市场形势

1、生产形势良好

根据有关情况反映分析,今年全国稻谷播种面积与去年相比变化不大。初步统计江苏省今年粳稻种植面积同比增加33万亩,预计总产量增加2.5亿斤。预计全国粳稻总面积将与去年持平略增,总产量持平略增。

2、粳稻谷库存充裕

近年来全球大米产量达到4.773亿吨,创造历史最高纪录,我国大米产量也达到1.452亿吨,高于前几年。国际大米价格持续走低,在低位运行,在粳、籼米市场价格差的影响下(近期国内粳、籼米工厂出厂价相差380元/吨),粳米消费需求萎缩,市场供大于求,销售不畅,“稻强米弱”现象长期存在。近年来我国粳稻年消费数量为1100亿斤左右,粳稻谷政策性库存量大,9月底全国政策性粳稻库存与消费比达到50.7%。

3、农业生产成本对粳稻市场价格影响不大

由于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下跌幅度大,从2014年7月的103.5美元/桶下跌到今年46美元/桶左右。国内煤炭市场价格低迷,农药、化肥等农用物资价格稳中有降,江苏省农用运输、土地流转、人工等费用同比稳定。根据有关资料反映,黑龙江水稻田承租费同比增加30元/亩,生产成本下降30元/亩,其他费用增加7元/亩,总成本同比增加7元/亩。江苏省农业生产成本同比基本持平,因此今年农业生产成本对粳稻市场价格产生的影响不大。

4、宏观经济形势难以支持市场粮食价格大幅度上涨

2015年年初国家将今年的经济发展速度确定在7%左右,全球经济疲软,中国经济同样受到影响,今年我国将迎来25年来最慢的经济扩张,这种情况可能将持续4~5年。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0月6日发布的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显示,世界经济今年的增速为3.1%,创2009年以来的新低。IMF维持对中国经济今明两年增长预测分别为6.8%和6.3%不变。今年上半年全国经济发展速度GDP同比增长7%,下半年和明年仍然面临较大下行压力。李克强总理9月份在大连举行的夏季达沃斯上讲话中指出,2015年中国经济仍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但是将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8月份涨幅达到2% ,9月份机构预计同比涨幅1.8%左右,而实际同比只上涨了1.6%,超过预期,全年CPI将低于年初目标。

(3)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持续表现不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环比、同比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8、9月份同比下降5.9%,是连续43个月出现下滑,也是2009年9月份以来最差时期。

(4)银行连续降准降息。今年以来央行在2月5日、4月20日、5月11日和8月26日已经连续四次进行降准降息,反映出国家宏观经济发展仍然处在“通缩”状况。央行连续进行量化宽松,降准降息虽然有利于刺激经济增长,推动物价上涨,但是这次国家量化宽松与过去不一样,没有超发货币,没有搞大规模强刺激,因此对带动粮食价格上涨将有一定的滞后期。

4、粮食库存与仓容影响

江苏粮食连续增产丰收的形势下,江苏省国有企业粮食库存达到375亿斤,超历史记录。截止9月末最低收购价小麦库存167.49亿斤(其中2014年产托市小麦59.59亿斤)。另外全省还有32.81亿斤政策性收购的粳稻库存(其中2013产8.68亿斤),秋季仓容缺口较大,全省各地正在积极组织销售,努力挖掘收储潜力。预计进入稻谷收购季节,收购入库进度仍然会放缓,会影响市场收购价格。

三、2015/16年度江苏粳稻市场情况分析和预测

1、粳稻供大于求的状况延续

在2015/16年度粳稻在生产形势良好,总产量不会出现大幅度下降;全国最低收购价粳稻库存较高;进口大米影响国内市场大米价格抑制粳米消费量上升等因素影响下,粳稻谷供大于求的状况将继续延续。9月中下旬江苏省粳米市场价格下跌60元/吨,粳稻市场价格下跌50元/吨,10月上旬市场粳稻价格下跌到1.42~1.48元/斤(出米率66~69%),已经大大低于去年最低收购价水平,新粮上市因素引起的市场价格回落情况比往年提前出现。

江苏省和黑龙江两个全国稻谷主要生产大省总体反映生产形势较好,但是黑龙江一些农户反映受到低温寡照影响,稻谷后期灌浆不足,出米率同比要下降一些(初步预计出米率同比下降1%-2%),10月份上旬黑龙江稻谷水分18%左右,出米率68%,大米加工企业收购价格为1.45元/斤左右。10月上旬气温偏低,近期看江苏省粳稻谷长势好于去年,无特殊情况将继续丰收,预计总产量好于预期。由于全国粳稻库存量大,生产形势总体情况良好,供大于求格局继续保持。

2、进口继续影响市场粳稻价格

成品粮和副产品双重进口影响市场粳稻价格。今年1~8月份我国大米进口196万吨,同比增加18%,出口大米14.22万吨,同比增加5%。国际市场大米价格低迷,去年以来同品种进口大米比国内大米低900~1000元/吨,边境走私大米防不胜防,“蚂蚁搬家”形式的大米走私依然比较严重,走私大米不仅给南方大米市场价格带来压力,同时挤占了市场份额,进口大米直接影响国内大米价格。

3、粮食收购压力增加

预计今年粳稻主产省将继续启动托市收购预案,9月底全国最低收购价粳稻库存还有550多亿斤,其中2013年生产的粳稻占一半,收购仓容压力大,企业保管压力大,如果今年出现新粳稻出米率低,质量不好情况,收购压力更大。

4、企业经营积极性不高

粮食零售、加工企业看淡后市,不愿意多库存稻米。由于稻谷实际质量不同,同等级稻谷加工出来的大米销售价格有时相差0.05~0.1元/斤,托市稻谷竞价销售只公布质量水分、出糙等指标,企业不能实地抽样检验,一些大米加工企业不敢贸然购买不熟悉企业收购的托市稻谷。新稻谷上市后,居民有购买新大米愿望,往年江苏省小米厂加工积极性虽然比较高,但是在进口副产品的冲击下,江苏省9月份加工稻谷的细糠销售价格在1500~1700元/吨,新粮上市后,如果细糠价格继续下跌,同时出现销售不畅问题,将进一步影响粳稻市场收购价格。

5、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压力加大

由于粳稻谷保管要求高,江苏省部分国有购销企业对收购质量会进一步从严要求,在稻谷丰收的情况下,谷外糙米肯定超标,影响政策性收购入库。企业同时担心在明年夏粮收购前政策性稻谷销售不出去,影响其夏粮收购经营,对政策性收购粳稻积极性不会很高。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压力加大,如何保证不出现农民“卖粮难”问题仍然是今年秋粮收购工作首要任务。

根据江苏粳稻米市场现状,预计2015/16年江苏粳稻市场供求和价格仍然受最低收购价政策主导,政策性收购入库数量大,市场价格会被托起来,但市场价格上升空间不可能很大,持续时间会很短,供需平衡有余,价格稳定仍将是未来市场的主旋律。建议:一是密切关注托市收购入库数量和新粳稻入库质量情况,如果最低收购价入库数量有限,市场价格将会走低。二是密切关注小米厂粳稻米加工销售和副产品市场销售和价格情况,防范经营风险。三是三是购销企业应该采取积极性有效措施,可以通过与加工企业合作共赢方式,充分化解未来的市场价格风险。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