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籼稻上市临近 收购市场不容乐观

来源: 时间:2015-09-29 点击数:

再过几天时间,江苏江苏地区2015年中晚籼稻将集中收割上市。通过对部分地区调查,普遍认为今年籼稻上市不容乐观,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收购意愿不强。根据调查,今年以来,籼稻行情低迷,购销偏淡、经营保本或亏损状况普遍。以优质籼稻“丰两优”为例,去年每百斤(下同)收购价138元,经营者一直没有等到好的行情,却等出了高成本。从稻谷经营的情况来看,一个月的利息7角,一年利息成本8元多,目前籼稻成本达146元,因籼稻主副产品跌价,市场价从年初的147元跌到现在的142元,亏损4元左右。因此,今年多说经营者收购积极性不高,收购意愿大大减弱。

二是收购氛围不浓。根据调查,今年江苏三等小麦收购价每百斤118元,目前销售价116元左右,赔差价、赔利息还销不动,库存积压,资金周转困难,引发了籼稻收购仓容、资金问题。受今年小麦收购赔本因素的影响,普遍担心籼稻收购和小麦收购出现一样“版本”,先收后跌、购销倒挂、多收多亏,普遍持等待观望态度,能收就收、不能收就歇,对粮食看跌因素占据上风,收购氛围明显趋淡。

三是新稻上市观看居多。往年新稻上市有抢新抢鲜的惯例,今年将打破了急于抢新抢鲜的惯例。因目前籼稻行情低迷,同时,新籼稻刚上市,水分偏高、碎米多、白片多、看相差,经销商和消费者挑剔更加明显,经营者躲在观望。

四是收购数量将不如往年。去年籼稻因多收压库亏损严重,有去年的教训,大多经营者不愿多收。根据调查,今年普遍想减少四分之一的收购数量和库存量。

行内人士分析认为,为解决卖粮难,避免谷贱伤农,尽快启动最低收购价预案势在必行,但同时要引导各类收购主体入市收购,缓解国有粮食企业的收购仓容和资金压力,双管齐下才是良策。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