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大市有了“超级稻” “江苏袁隆平”10年育一种

来源: 时间:2015-05-12 点击数:

    5月1日上午9点,张大友弯着腰站在盐城市盐都区农科所前的一片麦田里,摘下一株麦穗上的套袋,查看杂交小麦的结实情况。

  4月7日,张大友培育的“扬育粳2号”被农业部确认为超级稻,这在盐城是头一回。得到消息时,54岁的张大友仍在海南,作为区农科所所长,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水稻育种是他乐此不疲的事。4月12日,结束海南育种之旅的张大友回到家中。4月28日,获评“全国劳动模范”的他,又马不停蹄赴京参会……“忙过这阵,终于又能回到田间看看!”

  5月播种,6月栽插,8月杂交授粉,9月选种,10月收割。在盐城,水稻一年一熟,这意味着一年只能做一次实验。为多育一荐种,每年11月,张大友如同候鸟一样开赴海南,重复同样的育种流程,等到来年4月,带着从海南收获的金贵种稻,又踏上返乡的路。

  “第一次去海南是1980年刚工作时,住牛棚,点煤油灯,烧大锅灶。”条件再艰苦,10亩实验田却照料得相当精细:深耕播种、人工插秧、精细管理、颗粒进仓,张大友和3位同事,整天低头弯腰踩烂泥。当别人喊累打退堂鼓时,农村长大的张大友却喜欢上了水稻育种。工作34年,每年的海南育种,他一次不落。

  “不去片面追求高产,而要朝着优质、高产、高效、多抗、广适的方向发展。”这些年来,张大友交出的“成绩单”可圈可点:参与或主持培育了抗条纹叶枯病新品种“盐糯12”,以及“盐粳9号”等盐粳系列20多个品种,其中主持育成8个,在我省淮北、苏中沿江稻区已形成“燎原”之势。他先后主持国家、省、市农业科技重大攻关项目、省农业三新工程等30多项,育成品种在适宜种植区域推广应用6000多万亩,为农民带来经济效益10多亿元。

  2013、2014年,张大友培育的“扬育粳2号”连续两年通过农业部实产验收,亩产分别达807.5公斤和812.1公斤。超过我国关于“超级稻”780公斤的标准。上月7日,该品种被农业部确认为“超级稻”。

  “培育这颗金种子花了多久?”

  “10年!”张大友竖起两手。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