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稻田”的追梦人

来源: 时间:2015-03-24 点击数:

  3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获得通过。规划中,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赫然在列。得知这一新闻,江苏华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童忠林按捺不住兴奋,拿起手机便向身边亲朋好友传播开来。他说,他一直在追寻一个梦,一个让稻田更绿色的梦。如今,他的梦想离现实的距离又近了。

  化肥农药不是真正的现代农业

  从事过国土资源沿江开发,跑过地源空调销售,干过电器业务营销,然而,如今年逾50的童忠林最自豪的还是最终选择了农业,选择了将梦想回归最初。因为在他的记忆中,最美好的莫过于“儿时的那片绿”。“清粼粼的河水中鱼虾成群,用农家肥打底种出的稻米永远是那么香喷喷的……”

  “如今,我们吃穿不愁,但那美好的景象却也不在了,农药化肥已经污染了绿色家园。鱼虾罕见,青蛙难鸣,不是真正的现代农业。”

  据统计,我国耕地面积不足全世界一成,却使用了全世界近四成的化肥;我国单位面积农药使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一些地方的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严重,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埋下隐患。“过量施用农药化肥虽保住了产量,却失了环境、失了诚信。农耕不能穷其地力,农业发展模式该变了。”童忠林如是说。

  重新找回“儿时的那片绿”

  “我的梦想是让更多的人吃得饱、吃得好、吃得安全,让儿时的那片绿重回人们的视野。”童忠林边说边带着记者来到了一片稻田。这里四周都布满了太阳能电板,一问之下才得知,这可是田里的法宝———太阳能灭虫灯。“别看不起眼,夏天高峰期时,这里每天能诱杀害虫1万只以上。”

  2006年,在一次与福建农业大学茶叶专家孙威江教授的偶然交谈中,童忠林得知最好的方式是使用油灯、电灯等进行物理灭虫,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农药的使用。可当时市场上只有电子管灭虫灯,由于稻田湿度大,往往一周就得更换电子管,成本很高,难以推广。“为何不造一种价廉物美的灯光灭虫器?”此时,光伏太阳能板进入了他的视线,何不开发新型太阳能灭虫灯呢?

  多次拜访中科院植保所、昆虫研究所、福建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的专家教授,与华东电子管厂、尚德、中电等厂家密切合作,花重金购买了台湾的诱虫荧光粉技术……就这样,原本对太阳能技术、灭虫灯专业一无所知的童忠林耗时8个月,终于成功研制出了第一代太阳能灭虫灯。再通过不断改进、定型,最终经鉴定,该新型太阳能灭虫灯运用于稻田,寿命延长了近千倍,灭虫效果提高了50%以上,有效降低农药使用,每亩节约农本200元至250元。此后,童忠林又针对茶叶、水果、蔬菜、水稻等不同植物类型,研发生产出三大系列、十多个规格、品种的太阳能灭虫灯,获得近20项国家专利。

  “一枝独秀”不如“燎原全国”

  开发出太阳能灭虫灯仅仅是童忠林投入生态农业建设的第一步。紧接着,他马不停蹄地创办了全程零污染的水稻生产基地———金香园。创园初期,童忠林就明确提出,整个基地320余亩水稻生产,全程不施一粒化肥,不喷一次农药。他对附近农民郑重承诺:谁发现金香园水稻种植生长期间,用一粒化肥,喷一次农药,奖励1万元!

  为了确保“零污染”,他展开了“系列化动作”:农家有机肥给稻田打底;精选优质品种;摊铺式栽培技术,遏制杂草生长;从酱醋厂买来废渣,发酵肥田;稻田里放养1200多只鸭子,实行“稻鸭共作”;“海陆空”治虫,上有太阳能灭虫灯,中有旱捕式拖虫网,下有鸭子捕食。一环连一环的全新植保方式,在防治污染的同时,也让“金香园牌”绿色有机大米口碑远扬,效益提升了10多倍,金香园亦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绿色防控标准示范园”。

  “发展生态农业,科学种田是关键。金香园办得再好,只是一枝独秀。”让童忠林深感责任重大的是,我国耕作手段还普遍比较落后,滥用化肥农药、面源污染严重等问题短时间内难以改变,生态农业大发展的征程才刚刚开启。而他更大的梦想是把金香园的水稻种植流程、生态种植方式、科学高效模式和多年积累的经验,转化制定成统一标准,推向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在更大范围内产生连锁效应,让星星之火燎原全国。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