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农业现代化建设展开新蓝图

来源: 时间:2015-02-06 点击数:

  去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我省力争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最近下发的中央一号文件,也聚焦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昨天,省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并解读省委1号文件《关于加大农村改革创新力度推动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的意见》。在新常态下,推进农业现代化已经成为“三农”工作的突出任务和时代强音,新的“江苏版”农业现代化建设蓝图也由此展开。

  培育“新农民”解决“谁来种田”问题

  1号文件:“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

  如今,农村年轻人外出打工,在家务农的大多是老人、孩子,“谁来种田”是摆在眼前的问题。“破解这一问题,就是要加快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这也是省委1号文件中明确提出的。”省农委副主任蔡恒介绍,我省将加快培育以家庭农场为重点的新型经营主体,开展示范家庭农场培育,开展针对性指导服务,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每年增加200家左右。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基础上的农民合作社,每年培育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500家。

  “要留下一批对农业有感情、有经验的农民,鼓励一批大学毕业生、农业技术人员返乡务农创业,吸引一批愿意务农的年轻人。”蔡恒说,为此,我省今年还将组织农业部新型职业农民试点工作,一手抓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主体培育,采取专题培训、“半农半读”、高等高职教育、党校培训等多种形式,提升新型经营主体能力和水平;一手抓新生力量培养,对涉农专业毕业生开展职业培训,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到农业领域就业创业。此外,还将加快培育新型服务主体,鼓励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在满足自身需要的情况下,充分利用现有设施、装备、场地为其他经营主体、普通农户提供生产经营服务。

  “确权、赋能、搞活”推进农村改革

  1号文件:“更加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

  “农村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个热门话题,因为这涉及到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涉及到保护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省委农工办副主任王巨祥告诉记者,省里在研究部署今年农村改革工作时,总的思路是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结合我省实际,重点围绕“确权、赋能、搞活”,进一步明晰农村产权,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增强农村经济活力和农民增收能力。

  具体说来,在“确权”方面,我省农村承包土地的确权登记工作,今年要在50%以上的行政村开展试点;农民宅基地确权登记已基本结束,今年要开展农民住房确权登记试点,逐步予以推开。针对“赋能”,国家已出台了一些改革举措和试点,特别是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村宅基地“三块地”的改革,今年江苏重点抓好落实。而“搞活”这一块改革我省起步较早,发展也很快,去年10月份,我们已开发建设了全省统一联网和省、市、县、乡镇四级联动的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服务网络平台,现在全省已有24个县(市、区)建立产权交易平台并上网运行,交易项目总数超过2000笔,交易余额超过2.3亿元,今明两年力争全覆盖。

  着力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1号文件:“更加有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水平”、“推动农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谈到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侧重点,其实就是要让农民更有奔头,让农业更有效益,生产方式更加现代、农业发展更加可持续。”省委农工办主任诸纪录说。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新型服务组织就是让农民有奔头,要使农业更加有效益,就要立足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提升农业竞争力。据介绍,在今年的省委1号文件中,提出了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十项行动计划,提高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水平,新增高效设施农业60万亩、设施渔业20万亩,打造一批现代农业区域特色板块。此外,还要建设和谐的休闲观光农业和发达的流通业。

  “更现代”则是指农业机械化、水利现代化、生产服务现代化等等。诸纪录介绍说,2014年,我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4.2%,高于全国9个百分点,1号文件中对提高农业物资装备水平和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也做出了明确说明。“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这才是农村该有的生活面貌。”诸纪录说,建设农业现代化要让农业发展更加可持续,要加快农业结构的调整,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突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推进畜禽养殖污染减排,支持种养结合、生态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生态循环农业发展。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