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改革主线 建设江苏五粮 为全省“两个率先”争作贡献

来源: 时间:2023-08-02 点击数:

  今天是第34个世界粮食日,国家将今年的活动主题定为:节约一粒粮,我们在行动。江苏是粮食生产大省、流通大省和消费大省,保障全省粮食安全,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是江苏粮食人肩负的光荣职责和神圣使命。在世界粮食日来临之际,省粮食局会同省有关部门联合开展爱粮节粮进家庭、进学校、进机关、进军营和进企业的“五进”活动,旨在全社会营造爱粮节粮、崇尚节俭的良好风尚。

  食为政首。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第一需要,是国家最重要的战略资源,解决好粮食问题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社会稳定。近年来,全省粮食行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以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国家粮食局将江苏列为全国粮食流通信息化试点示范省,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将省粮食局纳入国家粮食储运监管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国家预防腐败局将省粮食局列为全国廉政风险防控联系点。正如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今年考察江苏时指出:“江苏作为经济大省, 非常难能可贵的还是农业大省、粮食大省,真正地做到了多产粮、多收粮、多储粮、多调粮,既稳定保证了省内粮食安全,又有力地支撑了国家粮食安全。”

  粮食收购水平明显提高。以托市收购带动农民增收。严格执行国家收购政策,去年以来,我省连续启动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收购,共收购最低收购价小麦、水稻237亿斤,促进农民增收近50亿元,让农民丰产更增收。以“三个绝不允许”规范收购市场。制定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粮食收购管理工作的意见》,积极推广市、县粮食收购共同担保基金,按照“绝不允许出现卖粮难、打白条、压级压价”的要求,强化收购市场监督管理。以创新举措服务农民卖粮。各地优化收购服务,加大订单收购、预约收购、上门收购力度,努力让农民卖明白粮、放心粮、满意粮。在今年修订的省农业基本现代化指标体系中,增设“粮食收储现代化水平”指标,将有力推动粮食收储水平的提高。

  粮食调控能力明显增强。扩大储备规模。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丰产增储行动计划”,今年年底前将全面完成70亿斤地方粮食储备规模,奠定政府宏观调控物质基础。加强产销衔接。积极发展省内、省际间粮食产销合作,举办苏南、苏北产销对口合作洽谈会,促进全省粮食供需平衡。完善应急体系。修订《江苏省粮食应急预案》,落实应急加工企业394家,应急供应企业1998家。联合省发改委、省军区制定出台指导意见,积极推进军粮供应军民融合式发展。

  粮食仓储设施明显改善。科学规划粮库布局。围绕“数量减少、规模扩大、便民售粮、运转高效”的思路,对全省仓储物流体系进行规划调整,全省国有粮库数量由1726个精简到853个。全面启动粮库改造。成功争取“中央补助地方粮食仓库维修资金”全国重点支持省,全省总投入15亿元,共维修仓库633个、改造仓容133亿斤,10月底将全面完成危仓老库维修改造,建成有明显粮食特色的标志粮仓、美丽粮库。整体提升粮库功能。按照功能齐全、节能环保、生态循环的要求,实施“三改造三提升”,即改造仓房、改造设施、改造环境;提升收储机械化水平、提升储粮科学化水平、提升管理信息化水平,粮食仓储能力不断增强。

  “智慧粮食”建设明显加快。规划顶层设计。制定《粮库信息化建设技术规范》等三项行业标准,出台《全省粮食信息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打造“1210工程”,建立覆盖省市县并延伸至国有粮食库点的全省粮食流通综合管理信息网络。打造智慧粮库。积极推进物联网技术应用,全省建成数字粮库32家。加快推进粮库收储信息化建设,年底前,江苏将全面实现粮食收购全程信息化、储备粮库管理全程可视化。同时,在省级储备粮承储企业和无锡市进行库存粮食识别代码系统试点,实现粮食质量全程可追溯。建立价格指数。积极推进江苏省粮食价格指数建设,选择稻谷、小麦、大米、面粉四大品种,年底前完成系统建设并运行,为分析预测粮食市场价格变化、实施粮食宏观调控、服务粮食企业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依法管粮明显加强。执法力度不断加大。加快粮食专职执法队伍建设,深入开展粮食收购秩序、粮食库存、粮食质量安全监测等专项检查,建立粮食流通信用体系,推广移动执法,确保粮食流通市场规范有序。质检能力不断增强。加强质量调查、品质测报、原粮卫生监测工作,完成2013年度江苏省小麦、水稻质量监测报告,绘制全省粮食电子质量地图,为保证全省粮食质量安全提供科学依据。质检体系不断完善。“推进放心粮油工程,加大粮油安全监测力度”,是省政府党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重点整改事项,不断加大推进,年底将实现原粮质量检测覆盖率、不合格粮处置合格率、原粮出入库检验率和放心粮油店乡镇覆盖率“四个100%”。

  当前,国家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安全,不断加大对粮食工作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力度。全省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江苏要确保粮食供需平衡,口粮自给的底线。国家粮食局党组书记、局长任正晓希望江苏要在建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省、粮安工程建设示范省和粮食流通现代化先行省”方面走在全国前列,这对全省粮食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今后一个时期,全省粮食行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决策部署上来,坚持以改革统领全局,通过全面创新粮食流通体制机制,建立高效、开放、可持续的江苏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努力实现“安全粮食、智慧粮食、品牌粮食、法治粮食和廉洁粮食”的江苏五粮目标,确保粮食工作走在全国前列。重点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即:创新粮食市场体系,进一步加强粮食收储物流建设,加快建设粮食产业园区,建立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促进粮食市场建设与发展;创新粮食调控体系,建立省内产销区利益补偿机制,引入省级储备粮竞争承储机制,提高粮食市场监测预警和应急水平,增强安全保障能力;创新市场监管体系,建立原粮质量干预制度,建立不合格原粮处置机制,加强粮食市场监管和执法力度,维护粮食流通秩序;创新粮企经营机制,推进地方国有粮食企业兼并重组,发展城乡“放心粮油”网点、连锁经营、“粮食银行”等新型流通业态,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创新财政投入机制,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通过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贷款贴息等财政补贴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粮食项目建设,引导生产要素分配。

  粮食工作任重道远,粮食事业前景辉煌。我们将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深化改革,锐意进取,不断开创改革发展新局面,着力谱写好中国梦·江苏篇·粮食章,为江苏“两个率先”争作贡献!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