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帮扶"菜单"农户自己"点"

来源: 时间:2014-10-15 点击数:

  编者按:年初,国家出台了《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提出了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的要求。按照低收入农户直接受益原则,我省根据帮扶对象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求,由现行的项目间接带动改为资金直接扶持到户到人,采取“一户一策”、分类帮扶等措施,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脱贫。省财政厅会同有关部门探索创新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机制,在全国率先尝试精准扶贫“江苏模式”。

  日前,记者走进沭阳、滨海、新沂等开展精准扶贫的县区、乡镇、村组,切身体会到了各地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真贫、真扶贫”的要求,实施精准扶贫所带来的种种变化。

  这几天,沭阳县汤涧镇张坦村的任加良脸上挂着开心的笑容,干活格外有劲。原来,今年他终于能够不向别人借钱,缴付两个女儿的学费了。同村的村民告诉记者,任加良两个女儿是全村人的骄傲,大女儿2011年考上了南京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本硕连读,小女儿去年考上了北京大学考古系。“那么困难的家庭,要培养两个高材生,真不容易,每年的学费就是一笔巨大开支!”几年来,为了女儿的学费,任加良奔赴北京、南京各工地做小工,但每当开学的时候,他还得东家借西家凑才能筹足女儿的学费。

  去年年底,禽流感疫情刚过去,市场复苏,同村养鹅的村民们基本都赚了钵满盆满,任加良羡慕不已,任加良自己其实也有养鹅的拿手农活,但苦于没有资金,也只有眼馋的份。当听说全县正在实施脱贫奔小康政策,还有相关补助资金时,他心动了。今年春节前,他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来到村里说明情况,没想到,没过几天,镇、村扶贫部门工作人员就上门考察,并当场确定帮扶项目和资金。

  拿到5000元帮扶资金和10000元扶贫贷款,加上自筹的几万元,任加良在3月份买了1300羽种鹅。“以前没有那么多钱,最多只敢投四五百羽肉鹅,现在政府不但给政策,还给资金,让我们低收入农户有了信心,这么好的机会,我能不抓紧吗?”他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肉鹅一年3茬,每羽收入10-20元,400-500羽一年纯收入2-3万元;种鹅每羽纯收入150-200元,即使今年行情没去年好,纯收入至少也在10万元左右。“我们家最大的花费就是孩子的教育,以前学费都要借,今年开始,我们可以自己给了。”虽然任加良的三间小瓦房藏身于一片树林中,老式衣柜、书桌、床和几条长板凳是家中仅有的家具,里屋一台挂式空调是唯一的现代家电,但老实的任加良言语中难掩自豪之情。

  “这是让农户自主选择的帮扶项目。老任有劳动能力,也有养鹅技术,把项目做成的可能性很大。他只是缺少资金,那我们就给资金,助他一臂之力,这也是让小资金发挥大作用!”沭阳县财政局农业科科长陈永光介绍道。

  夕阳西下,位于沭阳县东南部的沭阳鑫盛菊花种植专业合作社里远远传出笑声,十几名中老年妇女正谈笑着将一地黄花收集成筐,送到旁边的烘干机上。“张老板,今年我零零碎碎过来打打工,都挣了5000元啦!”张圩乡张圩村的唐思香见到合作社理事长张金根打趣道。

  今年58岁的唐思香告诉记者,这些黄花是一种名为黄蜀葵的中药材,自己家里种了2亩,一亩地能种1200株苗,每株能产5斤花,按0.9元/斤保底价计算,一亩地能产生5400元效益。“种子、农药、化肥和技术都是合作社免费提供的,地里产生的效益就相当于我们的纯收入。”她告诉记者,以前种粮食都是望天收,每亩纯收入也就几百元。”自从种上了黄蜀葵,她早上忙着在自家地里采花,下午就到合作社打零工。“我一天可以挣两份钱,终于摘掉‘贫困户’的帽子啦!”

  “苏中药业就黄蜀葵种植项目跟合作社签订了保回收合同,合作社也有底气跟农户签保底价。”张金根说,刚开始,他在张圩村试种了100亩黄蜀葵,给当地的低收入农户做示范。见到收益明显,副乡长陈建平便组织了几个乡干部前往苏中药业实地了解,确认张金根所言不虚,便在全乡进行推广。 “由乡政府担保,无风险、保回收,我们很放心。”见到试种农户纷纷脱贫,同村的低收入农户汤同顺一下子种植了20亩黄蜀葵。“有了钱,精神也好了,这不,今年终于可以把之前建房子借的钱都还了。”

  据陈永光介绍,根据我省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的要求,低收入农户可以自主申请将自己的1100元财政扶贫资金入股合作社,除了每年固定的不低于这笔资金10%的分红,低收入农户还可以选择打工或种地,合作社要确保打工收入不低于2000元/月,种地有保护价。参与沭阳鑫盛菊花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黄蜀葵种植项目,就是当地低收入农户的选择之一。

  “如何长效脱贫?每个地方、每一户低收入农户的具体情况都不一样。政府得根据其致贫原因、自身条件、意愿等有针对性地帮扶。对开发式扶贫对象全部采用直接帮扶到户方式,通过政策、资金、项目、技术、信息等扶持,激发其内生动力和活力,提升发展能力,促进增收脱贫。要真正做到‘一户一策’、分类帮扶,到户方式要多样化。”省财政厅农业处副处长储惠平表示,我省要求对年人均纯收入4000元以下的低收入农户建档立卡,确保每人都能享受到财政扶贫资金的帮助。到户帮扶措施要充分尊重帮扶户的意愿,避免包办代替现象。地方政府可根据当地实际,在广泛征求帮扶户意见的基础上,提出帮扶措施“菜单”供农户自主选择。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