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平价店、超市平价区都打平价牌却“冰火两重天”

来源: 时间:2014-09-30 点击数:

    “十一”黄金周将至,过节菜价贵,精明的家庭主妇琢磨着提前采购一些耐放的蔬菜放冰箱保鲜,去家门口的蔬菜平价直销店是不错的选择。每天供应10种以上“平价菜”,比全市均价便宜10%——15%。2012年初,南京市物价局牵头建立了51家平价店,而且南京市政府把当年再建100家平价店列入了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两年过去了,平价店怎么样了?你在平价店还能买到便宜的蔬菜吗?扬子晚报记者节前走访多家平价店发现,社区平价店和大型超市平价直销区可谓“冰火两重天”,前者倒闭的不在少数,还开着的也仅是微利,后者生意却是红红火火。

  社区平价店蔬菜仅10个品种顾客少

  26日上午7:30,一辆蔬菜配送车开进南京建邺区月安花园。63岁的周玉曼从车上拿出小塑料袋装的西兰花、白萝卜、南瓜、芦笋等蔬菜,再整齐地摆在店里的货架上。从品种上看,当天的蔬菜品种有十种。货架旁,还有大米、鸡蛋等。周玉曼是南京宜鲜美配送公司的一名工作人员,该公司在小区开设了一间面积约8平方米的平价配送店。从2013年4月份,她就在这家配送店工作,每天为小区在该公司选货的居民接单、选购。当然,月安只是宜鲜美配送公司的一个点,他们配送全市56个社区,日均配送近4000单。

  该店是可拆卸的板房,周玉曼摆放好蔬菜后,打开电脑上配送公司的网页,“看,这里有蔬菜的价格、品种,居民可以预订第二天想要的蔬菜。我在电脑上帮他们下单,第二天早上,公司把预订的蔬菜统一送过来,居民直接来店里提货。店里面不敢备太多菜,怕当天卖不掉。”

  8:30,一名送孙子上幼儿园的居民路过这里,看中一根白萝卜,“等我送完孙子再来拿”。周玉曼把萝卜放到一边,表示不再卖给别人了。“居民路过时,会看看选选,看到便宜又想吃的蔬菜就买一些,或者预订一点。因为就在家门口,方便。”扬子晚报记者注意到,这根白萝卜2.41元,平均每公斤2.36元,比农贸市场每公斤便宜了0.64元。

  周玉曼告诉记者,月安花园有600多户居民,来订蔬菜的大多是退休居民。他们在小区闲逛时,顺路到小店看看,订几种。“确实便宜些,要是品种能多点就好了。”居民孙女士说,社区平价店品种少,选择余地小,她一般都是从菜场买完一圈回来再顺路“补个货”,不会专程来,而且像国庆节这样的法定长假,平价店不开门。据扬子晚报记者蹲点两个上午的观察,进店买菜的居民不多。

  据了解,位于河西牡丹江街的“当家人平价菜直销店”运气就没这么好了,去年开业初生意还可以,今年随着客流量渐少品种也越来越少,不久前关门了。西堤国际小区业主说,平价店设在负一楼,跑楼梯不方便,品种又少。

  超市平价区三元以下品种最抢手人气足

  与社区店的冷清迥然不同,在距离月安花园车程约5分钟的欧尚超市汉中门店,蔬菜平价直销区每天早上人满为患。

  直销区约300多平方米,“南京市农副产品直销区”、“稳菜价,惠民生”、“低于市场同品种平均价格15%以上”等宣传图板非常显眼。当日仅公布的参与比价的平价蔬菜就达15种,其余蔬菜品种30种以上。售货员告诉扬子晚报记者,一元以下、三元以下区里的蔬菜最好卖,品种主要是冬瓜、南瓜、豆芽等。

  平价区里,用红色塑料布标价的蔬菜品种标明是优惠力度最大的品种。顾客张女士告诉扬子晚报记者,每次到超市买菜习惯先逛一圈平价菜,一般比菜场每斤便宜几毛钱,挑点看相好价格优惠多的,然后再买其他正价蔬菜。

  正在现场观察蔬菜销量的南京祥瑞蔬菜配送公司的王选华介绍,他们在欧尚、家乐福等超市做平价蔬菜已有几年了,由于有充足的蔬菜基地、签约种植户,他们定价上掌握了主动权,给出的优惠较有竞争力。他坦言,蔬菜平价直销关键要形成规模,量大才能消化成本,否则入不敷出,一定会亏损,大超市设平价直销区符合了市场经济的规律,也为大超市带来了人气,大超市当然欢迎。

  业内人士品种少规模小社区平价店难生存

  记者了解到,在南京推行已2年多的平价店,在开始之初,就有方家营、龙江等地区的平价店夭折。其中,有的由于客流量少,在惨淡经营几个月后,就悄悄变脸,改卖粮油米面、水果等。今年,河西地区牡丹江街的当家人平价直销店也关门了。

  从事菜市场运营管理的南京坤晨公司的陶勇认为,市民买菜图新鲜、求便宜,传统意义上的菜市场由于经营户多、品种全、菜新鲜,可挑挑拣拣,砍砍价,对市民吸引力大。平价店的创意是好,但如果规模上不来、配送不到位、品种不丰富,平价店的生命长不了。这也是全省一些小规模平价店纷纷关门或转行的原因。目前做得好的平价店,主要还是依托大超市的人流、大规模采购和配送成本的降低。陶勇强调,社区平价店要做精细服务,比如净菜、半加工菜、网上预订配送等服务;超市平价店则要量大、新鲜;否则在竞争中难以长久立足。

  物价局品种多质量好价格低是生存关键

  南京市物价局工价处相关人士介绍,目前南京现有平价商店总数是动态的,在230家左右,包括平价直销区、平价直销店、平价集贸市场、平价配送店等类型。对于社区平价店和超市平价区的不同命运,他分析认为,从市场来看,“超市平价区”符合市场、消费者、社会等多方面的需求。

  对于大型超市来说,平价店是吸聚人气,增加销量的“卖点”,有的超市提供了充足的柜台店面和现场促销的保障。超市对大宗的蔬菜和副食品的供货商、运销商的支持,反过来,也提升了超市的销售量和满意度。蔬菜供货商、运销商也通过超市平台,把自己的产品推广销售,也符合他们的销售策略。所以,从市场来看,这种类型的平价直销符合市场需求。

  他说,对于关门或转行的社区平价店来说,这也是市场优胜劣汰的调整过程。经营者要做好产销对接的工作,每家门店每天需要多少蔬菜品种、数量,每天都是变动的。生产基地每天生产的品种、数量却是相对恒定的,做好两者的信息对接,的确也是量大繁琐的工作。在运销环节,每个门市的配送、运输成本、车辆运行的线路规划,也是专业技术含量要求很高的。上述这些,也是少数平价店关门或转行的主要原因。此外,社区平价店的门面地皮租金的成本如无法消化也是一个致命性因素。

  从未来发展看,平价店今后要在物流配载、电子化产销、规模化经营上有所突破,这样才能体现平价店的经营活力和生命力。总之,品种多、质量好、价格低、配送及时的平价商店能获得市民的认可。

  平价店要红火依赖规模效应

  平价店,每卖1斤就要亏几毛,这样亏下去,平价店能支撑多久?平价直销店刚出现时,就有人质疑它是否会昙花一现。

  对于质疑,物价局说政府承诺会发补贴,还分析说平价店通盘是不亏本的。

  此言不虚。例如,六合金田果蔬专业合作联社开在汉北路的春晖直销店店面140多平方米,一年租金10万元,每个月销售额18万元,虽然每天都能卖掉三四千斤菜,但是由于定价低,利润只有10%。不过,店老板算的不光是这笔账。老板认为,他们的目标是在南京开几十家店面,将来可以取代传统农贸市场,现在起步阶段不计成本,将来规模效应起来后,市场就做大了。

  平价社区店的出路在哪里?光靠政府发钱扶持肯定不能长久,需要这些老板找到自身生存的市场。比如,一家平价店做居民生意的同时,还给许多大单位食堂供菜,后一块的利润比较可观,慢慢把规模做大。微利生存是多数平价店的现状。

  平价店的选址非常重要,现阶段它最好紧靠着菜场或在小区附近,因为常年品种少,愿意专程去光顾的人并不多。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