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一粒也浪费不得
来源:
时间:2014-09-12
点击数:
“老师,这是啥呀?”“犁,是农民种粮食时用来耕地的。”“这个粮票用来干啥呀?”“用来买粮食的,以前粮食紧缺,都是凭票购买的。”9月10日,在位于宿迁市粮食物流园区的“中国粮食博物馆”,一群小学生好奇地问这问那。
宿迁市粮食行业协会秘书长孙柱洋介绍说,博物馆自去年元月正式对外开放以来,已接待省内外350批次2万多人,中小学生1.5万人。博物馆还被命名为全国首批十个“中小学爱粮节粮教育社会实践基地”之一。
博物馆由3300平方米的室内展馆、6000平方米的室外广场两个部分组成,馆名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题写。穿行在各个展厅中,品味着一幅幅图片、一个个实物,让人深受触动。4D影院呈现出一粒种子从播种到发芽、成长、收获再到摆上餐桌、加工成各类食品的过程,大型场景图片再现了宿迁人民学大寨、沭阳沂涛农业合作社成立、治理淮河的奋斗历程,让人真切体会出博物馆“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源”这一主题的内涵。
刚开学,宿迁项里中心小学校长陈秀强便带着40多名学生来到博物馆。六(2)班同学王倚君看后很有感触地说:“参观了粮食博物馆后,我更理解‘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义了。我会告诉身边人,让他们珍惜每一粒粮食。”
宿迁市粮食局长沈家山说,一座粮食博物馆,让大家可以追寻粮食的昨天、品味粮食的今天、展望粮食的明天,同时更多地认知粮食、了解粮食、珍惜粮食。看了后,让大家只会有一个观念:粮食,一粒也浪费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