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清路畅,美丽乡村宜居也宜业

来源: 时间:2014-09-03 点击数:

  夏日的无锡滨湖区荣巷街道梁贾湾村,幢幢农家别墅错落有致,电线水管都铺在地下,村口杨柳依依,古樟参天,老人们在树下聊天、排舞。村民贾喜说,村子环境好了,城里人也常常开车来玩。

  如今,像梁贾湾村这样的美丽乡村,在江苏大地上越来越多。自全省开展村庄环境整治以来,已整治14.9万个自然村,超过总量的四分之三,涌现出一大批“布局合理、道路通畅、设施配套、环境宜居、特色鲜明”的康居乡村。

  村庄整治带来的环境巨变,村民感受最深切。东海县李埝乡石寨村距离县城35公里,是江苏境内最北的山村。80多岁的村民赵庆法指着宽阔的水泥路说:“这条路过去是脚踩出来的,汽车根本进不来,老人生病,只能用马车、三轮运出去。有了水泥路,我们出门方便了。”

  2011年9月,我省出台《全省村庄环境整治行动计划》,提出用3到5年时间,对全省村庄实施环境整治,推进村庄净化、美化、绿化和道路硬化。目前,苏南五市和扬州、南通已完成省定整治任务。

  常熟古里小桥流水,宜兴张渚荷叶田田,而高淳县蓝溪村则处处可见民俗元素……省住建厅村镇处处长赵庆红说:“城乡发展一体化绝不等于城乡一样化,村庄整治遵循差别化、互补性原则,打造跟城市完全不同的景观特色。村庄整治不搞千村一面。”

  对村民来说,改变的不仅是生活环境,更是生活方式。溧阳天目湖镇三胜村卫生保洁员曹帮兴,每天早晨负责把5个组的垃圾运往村里的垃圾房。曹帮兴说:“大家都不乱扔垃圾了,习惯用垃圾袋装垃圾。”

  景观特色跟城市不同,但很多村子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与城市差别不大了。海安县白甸镇副镇长柴德华告诉记者,环境整治后,不少外地人都想来镇上买房定居。省住建厅副厅长刘大威感叹:“整治环境,大大推进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助于提升乡村品质,增强村庄吸引力。”

  最令农民没想到的是,环境改善还带来了致富的机会。这两年,江苏把村庄环境整治与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结合起来,开展康居乡村特色游、乐游农家活动,乡村旅游增加500万人次,带动农民增收20亿元,相关产业增收更是超过120亿元。

  在句容华阳镇,当地依靠华阳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生态观光农业,村民的钱包鼓了起来。“来吃老鹅的游客比过去多了一倍,每天都有几十桌,店里坐不下。”句容华阳镇新坊村村民马骥说,旺季餐馆从早忙到晚。他大学毕业后,返乡做农家乐,“这条路真没走错”。

  在溧阳市李家园村,政府帮助农民开发种植300亩洋毛竹、樱桃、枇杷及3600亩茶园,还创办了以房屋入股的合作社,整合闲置农房兴办农家乐,每年创收1000多万元,吸纳当地150多位农民就业。

  让农民共享整治红利,受到百姓欢迎。8月8日上午,南通江安镇周庄社区的孙修明刚刚清理完1500米河道里的水草,他承包这条河道养鱼后,一年挣上三四万元,“年底时,还给沿河村民分鲢鱼吃。”以前,社区出钱在河边及房前屋后栽树植草,不料老百姓私下跟着种豆子、棉花,花花草草长不起来。现在,村里把河道低价承包出去养鱼,让承包人负责管护河道,河道边的树木包片到户,卖树收入七成归村民。社区党总支书记周久海说,村里每个人都吃到了鱼,种树增收上万元,保护环境当然用心。

  环境整治以后如何延续,苏南一些先行地区正在探索新的做法。

  7月下旬,无锡建设局抽查76个自然村,结果显示被抽查的村庄均达到长效管理的要求。全市200个村庄环境长效管理示范村建设任务已完成117个,接近年度目标任务的60%。

  常州总结出6套长效综合管理模式,包括网格式运作模式、市场化运作模式、分片包干管理模式、“小环卫”运作模式、“大城管”运作模式、劳务合作服务模式。金坛市尧塘镇光伏、制造产业居多,外来人口集中,为此该镇成立市场化运作的环卫所,300人左右的队伍,承包全部295个自然村的保洁服务。

  “对农村来说,环境整治是一场革命,必须防止脏、乱、差回流。”如皋江安镇副镇长任浩鑫说,目前镇上配备了200人的保洁队伍,2个垃圾中转站,垃圾日日清理,5户人家共一个垃圾箱。目前,南通把农村环境长效管理纳入考核体系,各县区财政预算投入管护资金都超过4000万元。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