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粪成金,生态之累变生态财富
15日,省政府召开上半年污染减排工作情况汇报会,环保部核查组负责人充分肯定江苏治污减污成绩,同时希望江苏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继续挖掘潜力。
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涉及很多方面,但畜禽粪便处理,是其中重要一环。猪粪、牛粪、鸡粪,粪堆如山,已成“生态之累”。它们能往何处去?咱们先看一个故事。
牛粪堆里拉出产业链
7月初,记者来到泗洪县车门乡团结村,只见金娥奶牛养殖场牛舍里,奶牛正悠闲吃草。
一头成年奶牛每天排粪14公斤,这里2400多头奶牛,每天排粪3.36万多公斤,可养殖场里看不到一点污染迹象。“我们和附近的有机肥厂签了合同,奶牛粪便都运过去做有机肥料。”金娥奶牛养殖场董事长邹志伟解释。
而几年前,这里一年四季臭气熏天。正给奶牛添料的村民杜学友回忆道,“那时候,村里牛粪堆积如山,夏天蚊蝇成群,雨天污水横流。”牛粪还污染村民们赖以生活的水源。
2009年春天,一个外地人来村里收牛粪,用来生产有机肥料,这让村干部大受启发,立即组织人员到湖北、江西取经。当年9月,瑞龙有机肥厂落户金娥奶牛养殖场附近。双方达成协议,奶牛场无偿提供奶牛粪便,有机肥厂每天两次派人到牛舍打扫,收运牛粪。
走进有机肥厂的生产车间,待加工的牛粪堆成山。“9吨牛粪加工1吨有机肥,批发价280元,我们一年至少能生产2万吨有机肥。”公司负责人郑荣说,有机肥畅销浙江、安徽、江西,除掉成本,每年纯利润近百万元。有机肥厂一上马,牛粪立即供不应求,还得到附近乡镇收购。很快,上塘镇、青阳镇等附近几个奶牛养殖场的奶牛粪汇聚过来,有的提出无偿赠送。
2011年,邹志伟考察发现,奶牛粪发酵后当肥料,种出的葡萄特别畅销,于是租了1500亩地种植。因为原生态、味道好,这里的葡萄供不应求,高峰时一公斤可以卖到30块钱。与常规的葡萄相比,每亩增收近3000元。
9月葡萄收获,生态草鸡开始登场。“我们在葡萄架下饲养草鸡,饲料以杂粮为主,适当搭配牛粪发酵饲养出来的蚯蚓。到春节前后,一只小鸡长到两公斤,每斤能卖30元。5000多只鸡能赚30万。”葡萄园负责人邓进兴说。
牛粪有了去处,村子沟河里的水清了、难闻的气味也没了。
一头猪产生废水超过7个人
江苏是全国非牧区重要的畜禽主产省,每年产生的畜禽粪便量相当可观。据省农委统计,我省规模以上养殖场约有15万个。去年,全省出栏生猪3049.56万头、家禽8亿只、羊703.8万只,存栏奶牛20.4万头。
这些养殖场每年产生的污染很是惊人。“一个规模化养殖场未经处理的污染物排放量不亚于一个中型工业企业的排污量,一头牛产生的污水超过22个人的生活废水,一头猪产生的废水相当于7个人的生活废水。”省环保厅副厅长秦亚东告诉记者,去年,全省畜禽养殖业产生的COD、氨氮排放量达32.28万吨、2.27万吨,分别占全省排放总量的28.1%和15.4%。
但是,过去人们往往对畜禽养殖不当一回事。对畜禽粪便污染的重视与治理,也是近几年才提上议事日程。省环保厅总量处处长杨新芝介绍,“十一五”国家考核各地的污染减排时,并未将以畜禽养殖污染为主的农业面源污染考虑在内。实践中,却发现畜禽养殖污染不可小觑,因此在“十二五”将其纳入约束性减排范畴。但因起步晚,养殖场污染治理相对于工业和城镇生活污染治理要来得落后。
种养连接消化畜禽粪便
团结村里点粪成金,“生态之累”变成“生态财富”,这样的故事不多见。目前畜禽养殖场的污染治理尚不能跟上国家减排考核的要求。统计表明,我省猪、奶牛、肉牛、蛋鸡四大类养殖污染物去除率均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3个百分点。
“我们感到压力很大!”省农委副主任李俊超坦言,过去农民一般既种地又养殖,畜禽粪便都还田做肥料;而现在种地的不养殖,养殖的不种地,牛粪猪粪很难就地消化,至于规模化养殖场粪便如山,更是成了负担。
而在省环保厅总量处王群看来,目前畜禽养殖业缺乏全局性规划和布局,养殖业与种植业几乎完全分离,使得畜禽粪便无处可去。因此,推行“种养结合”,是促进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的重要思路。
对各地畜禽粪便肥料化、沼气化,或者综合利用后进入农业生产再利用,省相关部门均持鼓励态度。金娥奶牛场变粪为肥,是靠了市场机制,而常州市武进区化粪为气,那是政府主导企业运营。当地政府在礼嘉片“万顷良田规划区”建设集中处理的沼气站,交给一家企业运营,以财政补贴的方式,由其无偿收集半径15公里以内的74家分散式养猪场的粪污,然后集中处理。
“这个选址颇有讲究。”一直跟踪该项目的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姜海说,这里有3766亩耕地,实施稻麦轮作,每年产生大量秸秆,而沼气站将猪粪与秸秆混合处理,给秸秆找到出路,沼液、沼渣则可还田。畜禽养殖专业化程度提高,打破种养之间天然联系,养殖户缺乏将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的需求与动力,政府必须扮演连接种养的纽带。
受去年禽流感影响,加之目前猪肉价格低迷,畜禽养殖场普遍效益不佳,很难投入资金,治理畜禽粪便污染。这方面,不少养殖场呼吁政府加大扶持力度。一些畜禽粪便重点治污或循环利用项目已可享受补贴。省财政今年扶持建设529个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工程,其中包括482个沼气治理工程、18个生物有机肥加工项目以及29个畜禽粪便处理中心,同时扶持建设大田循环农业项目35个,鼓励其对沼气治理工程产生的沼渣、沼液加以循环利用。
在日本、加拿大等很多国家,还田仍是畜禽粪便处理的主要方向。日本能解决畜禽粪便污染,主要是政府协调畜禽养殖业与种植业之间关系,推动畜禽粪便还田。 本报记者 徐明泽 杭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