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武进区夏粮小麦收购结束呈现六大特点
来源:
时间:2014-07-02
点击数:
目前,武进区夏粮小麦收购已基本结束,由于粮食收购政策宣传工作到位,粮食收购企业准备工作到位,为农服务工作到位,对夏粮收购主体执行政策情况监管到位,从而较好地维护了种粮农民的利益,确保种粮农民丰产增收,确保夏粮收购顺利进行。今年武进区夏粮小麦收购呈现以下六大特点:
1、夏粮播种面积递减、品种优化、单产和总产略增。据调查,今年武进区夏粮生产面积为14.65万亩,同比减少0.40万亩,其中小麦生产面积为14.2万亩,同比减少0.40万亩,今年小麦种植主要以杨麦为主,镇麦为辅,其中杨麦16种植约4万亩、镇麦168种植约1万多亩;其他品种种植为9万亩左右。小麦单产为335公斤/亩左右,较去年提高12公斤/亩;小麦总产4.757万吨,较去年增加0.038万吨,小麦商品量为4万吨左右。
2、小麦收购价格较去年有了较大提高,农民售粮积极性高。今年因受国家提高最低收购价小麦价格,即由中等标准小麦每公斤2.24元提高到2.36元,增长幅度为5.36%,自小麦最低收购价预案启动后,小麦收购价格一直维持在每公斤2.36以上,从而提高了农民售粮的积极性,维护了种粮农民的收益。
3、受小麦托市政策影响,夏粮小麦收购价格呈现稳中有升态势。今年国家又提高了小麦最低收购价格,市场小麦销售价格曾一度达到每公斤2.52元,开秤时小麦价格不高,仅为每公斤2.34元,低于国家公布的小麦最低收购价格,但随着小麦托市收购预案启动后,小麦价格稳中有升,目前三等小麦价格维持在每公斤2.36元以上,小麦市场价格稳中有升,较好地维护了种粮农民的利益。
4、收购资金紧于去年,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麦收购。一是由于小麦托市收购库点布局不合理,上级对武进区东南片夏粮种植面积占全区夏粮种植面积60%的雪堰、前黄等乡镇未设置小麦最低收购价委托收储库点,自营小麦收购企业能抵押贷款的有效资产少,自筹资金能力不强,明显存在资金缺乏的窘境,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部分企业的小麦收购,有时存在有粮无钱收购的情况,造成了我区小麦主要生产区的粮食收购企业因得不到政策性收购资金支持,一度出现了农民“卖粮难”的现象。二是小麦收购高峰时期短,粮食经纪人比去年有所减少,散户售粮较多,短时期资金需求量大。三是社会企业入市收购意愿不强。往年一些粮食加工企业和养殖企业积极参与收购,但今年参与的企业较少或基本不参与。四是今年与武进区粮食收购企业合作的企业数量明显减少,合作收购资金同比明显减少。
5、小麦质量较好,普遍达到国标三等以上。今年小麦麦秆粗壮、麦粒饱满,病虫害防治及时,小麦生产期间天气较好,田间管理到位,今年小麦又获丰收。从武进区夏粮收购实际入库质量情况来看:今年我区小麦容重最高794克/升,最低750克/升,平均在760克/升左右,赤霉病粒较少,小麦质量普遍达到国标三等以上。
6、小麦收购进度明显快于去年,农民惜售心理较去年明显减弱。由于今年小麦收购价格比去年高,饲料企业收购量减少,农民惜售心理明显减弱,售粮积极性高,向粮食购销企业售粮数量快速提高,武进区粮食购销企业充分发挥了市场主渠道作用。截止6月27日,武进区已收购小麦88448吨,较去年增加了5875吨,增幅为7%,其中托市小麦收购49086吨(其中本区收购28316吨,区外苏北委托库点收购20770吨),同期减少5499吨;国有企业商品粮收购6392吨,与去年基本持平;民营粮食企业收购商品粮32970吨,较去年增加1350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