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农科院:携手江南米道,功能稻米问世引领新“餐桌革命”

来源: 时间:2021-11-23 点击数:

民以食为天。自古以来,能吃上一碗香喷喷的白米饭,是国人内心不可或缺的幸福满足。为了让以米饭为主食的肾脏病、糖尿病患者以及糖不耐受的消费群体都能吃上一口米饭,江苏省农科院多年来致力于研制品种优良的功能水稻,为了尽快让这些功能稻米走上餐桌,与特殊人群重新结缘,11月18日,江苏省农科院携手江南米道江苏科技有限公司举行了功能水稻合作开发签约和营养健康水稻联合研发中心揭牌仪式。

 

江苏省农科院副院长孙洪武在致辞中表示,本次会议的举办既是依靠创新、依靠科技、依靠成果推进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指示要求的具体体现,是实现农业和科技融合发展的精准发力。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慢性疾病发病率也日趋增加。普通大米的可吸收蛋白在5%左右,难以满足慢性肾脏病的低蛋白饮食需求。水稻品种的培育从过去解决温饱问题到向好吃、营养健康转变,成为水稻育种家的新目标。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所所长杨杰研究员团队长期致力于功能稻米的研发,该团队历时近10年时间,成功培育出适宜糖尿病、肾脏病等特殊群体食用的功能稻米产品“建康1号”“低谷1号”。

据了解,功能稻米在我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本草纲目》中记载乌饭(黑米饭,黑色素)“味苦、无毒、止泻、除唾、强筋、益泛力,久服轻身长年”。遵循药食同源的理论,通过研发与人体微营养调节相关,与高血压、糖尿病和肾脏病等疾病预防与辅助治疗相关的功能稻米产品,将水稻由传统“粮食作物”提升为“粮食、经济兼顾型”作物,对提高稻米的附加值、丰富稻米文化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据杨杰介绍,“建康1号”是一款主要针对糖尿病患者的专属大米产品,属于低GI食品。“我们每吃一种食物,餐后的血糖都会有变化,有的低,有的高。这个值就是GI。区分GI的高低关键看吸收的快慢和吸收的多少。”杨杰解释说,低GI水稻在胃肠中停留时间长,低吸收、消化慢,引起餐后血糖反应小,需要胰岛素相应的就少,避免了血糖的剧烈波动,既可防止高血糖也可以防止低血糖,有利于血糖的控制。目前,已有的高抗性淀粉同时伴随高直链淀粉含量的稻米,直链淀粉含量30%左右,米饭非常硬,难以下咽。“建康1号”不仅GI值低,而且口感优异,直链淀粉含量仅为22%,达一级米标准,米饭有清香味。该产品在生产上表现也十分突出,属偏粳型水稻,全生育期130天左右,灌浆速度快,穗型大,平均亩产在450公斤以上。

此外,团队还利用分子育种等技术培育出低蛋白含量的水稻产品“低谷1号”。“该产品蛋白含量仅为2%左右,其中的可吸收蛋白也比以往降低了20%,适口性好。”杨杰表示,“低谷1号”的出现也给“不食人间烟火的天使”——苯丙酮尿症患者带来了福音。该类疾病患者年龄在1~16岁,食用普通大米反而会加重病情导致发育不良,因此,需要通过食用低蛋白稻米等方式来缓解症状。

功能稻米市场前景如何?以糖尿病患者为例,如1个人1天消耗0.15公斤大米,1年相当于消耗50公斤米,扩大到10万人,年产值就可达3亿元。据最新的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人数居世界第一,约有1.8亿确诊患者;慢性肾脏病患者我国发病率在10%左右。杨杰表示,这样看,功能稻米前景非常广阔,可以撬动万亿级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记者还了解到,除了上面这两款大米产品,目前团队已经研发出功能稻米新品“双低1号”,其中的谷蛋白和球蛋白均显著得到降低。

“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发挥各自优势,让创新要素在更高平台上聚合,让成果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将各方面优质农业科研资源深度融合,做深做透做实健康稻米产业研发等方面工作,联合打造出农业领域“口碑”“流量”双赢的爆款产品,全力将联合研发中心打造成为业内品牌,做出影响、做成标杆。”对于此次合作,孙洪武期待能成为江苏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为科企农业科技现代化打入强心针,为江南米道江苏科技有限公司打造功能性水稻品牌增添新动能。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