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华晟:秸秆发电亏损"终结者"

来源: 时间:2014-06-09 点击数:

    “如果丹阳华晟的经验得到全面推广,秸秆发电几乎全行业亏损的状况就将终止。”6月6日,在丹阳市召开的全省生物质发电企业现场经验交流会上,江苏省能源协会会长李玉琦乐观地表示。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华晟生物在秸秆能源化利用上创新思路、大胆实践,2010年建厂当年就实现盈利,不仅降低了秸秆回收成本,且为农民收割稻麦免除了后顾之忧。据该公司4月份数据统计,该公司年累计发电量达7516.779万千瓦时,累计上网电量6694.38万千瓦时,仅今年上半年就实现盈利2000万元。

  在生物质发电行业中,原料成本约占总成本的60%—70%,这是影响电厂盈亏的关键所在。由于现阶段的秸秆收运主要依靠的还是人工,不仅效率低下,且随着劳动力、燃油等成本提高,支出成本不断增加,且秸秆收购价格不断攀升,由此造成生物质发电企业普遍经营亏损。据2013年调查数据,全省13家秸秆发电企业中,只有4家盈利,9家是亏损。

  “企业只有解救他人的困难,才能最终解救自己,”华晟董事长王甲云告诉记者,生物质发电企业不同于燃煤发电企业,它面对的是千家万户的农户,企业首先要解决与农户的利益关系,让他们得到实惠,才能调动农户对秸秆收集的积极性。

  华晟公司为此准备了三把“金钥匙”,其一,集中管理。王甲云说,华晟现在发电机组一年运转十个半月,一年就要“吃掉”秸秆22万吨。为解决原料的收集、储存、运输等问题,公司在丹阳市境内投资400余万元,布置了5个秸秆收购点,并为每个收购点配置了秸秆粉碎机和压缩机,同时与当地村委会合作,分别组建了翔云、东旺、窦庄农机合作社,对秸秆的收、储、运进行工业化的经营管理。

  其二,免费收割。2010年建厂之初,就购买了2台收割机,免费为农户收割农作物。这样,农户既可免除雇用劳力所需的每亩200元的花费,企业也免费得到了秸秆资源。丹阳市政府对此大为表彰,给予华晟每吨60元的补贴。2011年,公司又购进田间秸秆打捆机,继而加速了秸秆的收集效率;2012年,华晟再投入500余万元,集中购置了10台久保田收割机和德国克拉斯打捆机及夹包机,这套设备只需两个机手操作,一天就能收集打捆250亩稻草,并压缩成草块,效率再次提升。不仅如此,夹包机还可把秸秆直接运送到路边的卡车上运回工厂,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运输和人工费用。

  王甲云指着大片田地里的一捆捆秸秆告诉记者:“公司仅设备投入已近3000万元,今年上半年,又向德国威猛公司购买了20台打捆机,准备在丹阳全市推广进行秸秆收集,实现对资源的综合利用。”

  其三,告别煤炭。同行的专家告诉记者,由于秸秆的热值较低,因此要达到发电能量,通常要添加15%-20%的煤。但华晟再次技术创新,用建筑废木料代替煤炭,以增加秸秆热值。为此,他们专门从德国进口了一台“打碎机”,对建筑垃圾中的可燃物进行破碎后掺烧,据讲其热值在5000大卡左右。为了剔除其中残留的铁钉螺丝等,他们还动足脑筋,在传输带上装上了磁铁分离器。“经过过滤,基本没有烟尘,烟囱里冒出来的大多是水雾。”王甲云说。事实上,由于彻底减除了煤炭的消耗,秸秆发电在丹阳,已经成为百分百的绿色能源。据初步测算,若丹阳每年消耗近30万吨秸秆,就可节约标煤15万吨。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