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农村环境整治:“连天芳草”绽放“美丽金花”
6月4日,全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现场会在江宁召开,与会代表们参观了世凹桃源、大塘金、黄龙岘等乡村旅游金花村,对这里山清水秀的环境、整洁清新的风貌、乡土浓郁的风情赞不绝口。而江宁打造和烘托“金花村”的,正是本次现场会的主题——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
江宁群星璀璨的农业旅游金花村(10朵金花),是新农村发展结出的累累硕果——改善了农村环境,改变了生产方式,致富了乡土中国,让闭塞的乡村重现活力。“红花虽好,也需绿叶扶持”,正是通过全覆盖拉网式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赋予“金花村”完善的基础设施、整洁的村容村貌,营造了山青水美的大环境。
江宁农村环境整治的目的不仅于此。“既要金花绽放,又要绿草如茵”,江宁区领导说,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要让整个农村环境变美、农民乐居、充满活力。通过城市反哺乡村、财政转移支付,让整个农村变成百草如茵的“大草原”、百花齐放的“大花园”,这才是和谐发展的“诗画江南”、协调发展的城乡统筹。
守护红线,
生态涵养区只保育不开发
驱车沿沪宁、宁杭、机场高速出南京城,放眼望去,但见江宁星罗棋布的城镇,被低缓起伏的山山水水、白墙灰瓦的美丽乡村包围着、烘托着,让人心旷神怡。在我省,很少有像江宁这样,在产业和城市高质态发展的同时,保留下了江南美丽的田园风貌。
这一切,归功于江宁全域国土严格的空间边界划分,和覆盖拉网式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江宁之美,美在山水。全区‘六山三水一平原’,这是苏南现代化过程中最可宝贵的资源。”江宁要把美好的山水留下来,把美好的自然形态露出来,保养好绿色山之肺、绿色水之肾,这才是和谐发展的诗画江南,才不负“外江无事,宁静于此”的历史美名。
为此,江宁全域划分为三个“500平方公里板块”:500平方公里城镇园区,500平方公里美丽乡村和500平方公里生态涵养不开发区,由此倒逼建设空间高效集约发展,农业空间净化有序发展,生态空间原生态可持续发展。在“生态涵养不开发区”内,江宁严守生态红线,构建了长江、牛首山—云台山、秦淮河、安基山—青龙山—祖堂山、横山—云台山—马头山等“三纵两横”生态网架,保护生态关键节点、保留生态空间,确保江宁镶嵌在青山绿水中。
“生态红线是生态功能保护的基线、环境质量安全的底线、自然保护的上线。”江宁生态红线禁止开发区面积147.22公里,占全区国土面积9.42%,比全省高了6.42个百分点,大片大片的灵山秀水被严格保护起来,开发不能“逾雷池一步”。“长江江苏第一洲”新济州岛“封岛”涵养十多年,搬光企业和砂石码头,成为各类珍稀动植物的“天堂”:种树240多万棵、草灌木花卉18万平方米珍稀湿地植物366种,包括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红豆杉、黄金槐等,为南京和江宁守护上游的水源。在地铁3号线终点站,上秦淮河湿地公园正规划建设,公园依托阳山河、云台山河,面积相当于6个玄武湖大,届时南京市民可以乘地铁前去一览湿地风采。
既做面子又做里子,
乡村面貌“乌鸡变凤凰”
山水再好,也需资本点化;山村质朴,还需梳洗打扮。江宁区政府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环保、财政等20个相关部门和街道、园区主要负责人共同参与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每年按照1:1.5比例足额落实区级配套资金,整合多部门涉农项目资金,统筹安排,集中投入,推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
走进汤山街道湖山社区高庄村,乡路簇新敞亮,绿树摇曳生姿,民居粉刷一新,一个个小花园点缀村中,环保垃圾桶、路灯、活动室等公共服务设施一应俱全……“这里生活配套齐全,却拥有城里人没有的安宁环境”,村民高兴地说,高山村原本靠采石运输起家,“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纳入江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后,修路清塘,民宅出新,通过改水、改厕、改灶、改圈,通水、通电、通气、通路和宽带网铺设,实现硬化、净化、亮化、绿化、美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高山村是江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乌鸡变凤凰”的一个缩影。自2011年6月被列为全国第一轮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试点地区以来,江宁区围绕“抓点、带线、促面”的总体思路,以制度驱动和规划布局为先导,将环境连片整治与美丽乡村建设、发展旅游产业、带动村民增收、完善农村公共配套服务、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等相结合,改善了村庄环境面貌和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也形成了村庄环境连片整治的江宁模式和区域特色。
做面子,以“整”为抓手,促面貌提升。出新墙面386万平方米,河塘清淤62万方,拆除废弃猪圈460余处,新增花坛870余个,铺设村级道路53.5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899盏,绿化造林37.49万平方米,建成村民休闲广场和文体活动场(室)189个。做里子,以“建”为平台,促功能完善。三年来,江宁试点的三个示范区生活污水处理区域覆盖,涵盖32个村(社区)183个自然村,建成污水收集管网494公里、污水处理设施101套,日处理生活污水4220吨;垃圾处置体系提档升级,改造升级垃圾中转站3个,建成厨余垃圾处理站2个,配置各种垃圾收集、清运车155辆,设置分类垃圾箱2455个,确保日产日清。
村美人富,
闭塞乡村重现生机活力
三年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在江宁形成了东部秦淮河流域、西部长江流域和西南绿色廊道等示范片区,涌现了15个国家生态村、74个省级生态村。示范区里的江宁农村,就如同一幅“芳草连天的大草原”,农家乐旅游示范村,就是这片草原上绽放的一朵朵五彩斑斓的“金花”。
6月5日,全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现场会的代表队伍走入江宁西部24公里长的旅游廊道,黑色的沥青“绿道”,就像是一条丝带飘飞在山水花草间,放眼望去绿草萋萋,远山如黛,鹭鸟在水库上翻飞,水牛在田里安闲地吃草,仿佛是《非诚勿扰》外景地北海道展现的美景。这条绿色廊道串联起了黄龙岘、大塘金、石塘人家等旅游金花村,漫山遍野的茶园竹海,一望无际的紫色花海,如诗如画的山居风情,无不让代表们兴奋不已。
青山、绿水、茶园、竹海……这是黄龙岘展现的美景。黄龙岘所在的东坑生态公益林跨谷里、江宁、秣陵、横溪四个街道,禁止开发区17.74公里,限制开发区30.78公里,山峦绵延、植被丰茂,终于在云山深处的黄龙岘形成“高潮”,形成茶文化旅游专业村。
沃野平畴,杨柳依依,水流平缓,桨声欸乃……这是湖熟街道杨柳村水上游览线的两岸景色。正是这条长5.6公里的杨柳湖两岸的田园风光,让长期沉寂的杨柳古民居焕发异彩,发展乡村旅游,叫响“古韵绿风、多彩田园”主题;杨柳村的开发还让湖熟街道驶上了新型城镇化的快车道——这一切,同样离不开“秦淮河流域示范区”连片整治后的大环境。
岂独黄龙岘、杨柳村,江宁竞相绽放大小金花,无一不是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巧手装扮、“背景烘托”的结果,让闭塞的乡村重现活力,带来村美人富:农民纷纷回乡创业,城里人蜂拥而来,农家乐经营户户均月收入约4万元,一些农家乐旅馆需要提前半个月预定。2013年,全区农民人均收入16820元,示范片区农民人均收入19620元;全区休闲农业接待游客35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约1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