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丰市积极推进农业转型升级

来源: 时间:2014-05-30 点击数:

  大丰是一个农业大市,是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和水稻生产基地,曾经连续8年棉花总产超过100万担,粮食总产实现“十连增”。因此,农业收入在经济总量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速度的加快,大丰市的农业生产经营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那么,如何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切实解决“谁种地”、“怎么种”、“种什么”的问题呢?对此,大丰市的做法是:培育主体、创新方式、优化结构。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解决“谁种地”的问题

  针对当前农村空心化、农户兼职化、农民老龄化现象,大丰市农委进行了专题调研。他们认为今后农村种地的将是职业农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为此,积极实施职业农民培训计划,让职业种田的农民学会规模种田、科学种田。同时,鼓励农民兴办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等多元化、多类型合作社,不断提高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并致力农业招商,把企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品牌化营销、市场化融资等现代经营模式带入农业,一批“老板”成为高效农业项目经营者,全市种田人结构正在发生改变。

  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

  ——解决“怎么种”的问题

  怎么种地?大丰市农委推出三招。首先是推行土地种植规模化,引导土地向专业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合理流转,推动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作物布局上坚持每季推广主推品种和高效茬口模式,生产措施上实行跟踪技术服务,让种田人放心种安全田、高效田。其次是实行劳动过程机械化,仅去年全市就新增大中型拖拉机、插秧机、联合收割机及秸秆还田机等各类农机具7581台(套),全市农机总动力达76万千瓦,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1%。再次,突出集约化生产,大力推广科学种田。

  大力发展高产高效农业

  ——解决“种什么”的问题

  “种什么”效益好呢?大丰市农委从产业的开放、延伸、拓展找出路,从农业现代化找出路。一是引导各镇加快结构调整,并鼓励和支持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和高效规模种养业,做大做强高效设施农业。二是加大种业科技投入和技术输出,引进和培育种子、种苗等优质种源产品,形成水稻、瓜果、花卉、蔬菜、苗木等种业产业,发展种源农业。他们还坚持春秋播种前夕,主推农产品名特优新品种,大大提高了农产品产销效益,使南阳辣根、裕华大蒜等大丰特色农产品成功载入国家名优特新农产品目录。三是注重融合发展,将现代农业园融入休闲、观光、体验、度假等生活性功能,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加快“接二连三”步伐,推动农业向二三产业延伸,释放农业潜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四是积极培植创意农业、盐土农业、生物农业、品牌农业等新兴业态,提升全市农业特色亮点。        

  张松元  朱明贵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