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成常熟农业特色“名片”

来源: 时间:2014-05-09 点击数:

  近年来,本市始终将发展蔬菜产业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积极推动蔬菜设施化生产。目前,全市蔬菜种植面积15万亩、年产量120万吨、总产值达13.5亿元,其中大棚设施和防虫网室面积4万亩、喷滴灌灌溉面积6万亩。各类蔬菜基地充分发挥规模大、技术新、品种全、设施先进等优势,产品远销海内外。如今,蔬菜业已成为常熟农业的特色“名片”。

  ■节水灌溉省时省力

  4月29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董浜镇的江苏省常熟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看到农户时金元正在为大棚里的刀豆洒水,棚内水汽升腾,将近膝盖高的刀豆在喷洒后更显得青翠欲滴。棚中间有条可供一人通过的小路,在上面安置了一根微喷管,管上每隔10多厘米就有一个可以360度旋转的喷头。“我有1亩多刀豆、4亩青菜、8亩丝瓜,如今都用上了高效节水灌溉。”时金元告诉记者,以前灌溉是件费力费时的事情,需要一个人在前面捏着管口喷洒,另一个人在后面拉着皮管配合,喷洒不均匀,还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喷洒完后又得把又长又重的皮管收拾好,疲惫不堪还弄得一身脏。“现在就轻松多了,只要阀门轻轻一拧,水就像自来水一样均匀喷出,喷洒半径3米,角角落落都能照顾到,省时又省心。”时金元笑着说。

  江苏省常熟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全省首家规模化采用高效节水灌溉这项先进农业技术设备的园区目前已建成高效节水灌溉基地106座,总覆盖面积4.7万亩。节水灌溉设施直接通到农户的地头,不仅省工、省力,而且费用低。“高效节水灌溉的运用彻底改变了挑水灌溉的传统方式,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减少了对水环境的污染,降低了劳动强度和劳动成本,使亩均农田增收1000元以上,得到了广大农户的一致好评。”园区负责人王志丰说。

  ■标准化生产量质并举

  近日,记者走进梅李镇海明蔬菜园艺场的产品包装车间,看见工人们正熟练地对农产品进行清理、摘检、装盒、贴牌,每道工序都有条不紊,包装好的农产品上条形码等各种标识一应俱全。蔬菜园出品的农产品通过计算机跟踪管理,有严格的操作规范。农户用的种子统一由公司提供,农业投入品使用有严格的规定,公司为农户提供技术支持,通过培训提高农户的种植水平和标准化意识,确保蔬菜质量。园艺场建有检测室,所进产品都要通过检测才能入场。

  梅李镇现有蔬菜种植总面积2.2万亩,主要位于新丰、珍北和聚沙等村及赵市长江蔬菜基地。近年来,该镇蔬菜产业发展迅速,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基地型蔬菜产销新格局,蔬菜设施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全镇设施蔬菜面积1.3万亩,占常年菜地面积的60%,年蔬菜产量约12万吨,总产值达2亿多元。蔬菜业已成为梅李镇高效农业的优势产业,是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梅李镇万亩高效设施蔬菜基地、海明长江蔬菜基地是苏州市菜篮子工程直供基地之一,全镇1.5万亩蔬菜被列为省“菜篮子”工程生产基地。

  ■内外兼修拓展市场

  与上述基地不同,碧溪蔬菜出口基地的农产品不仅供应国内市场,还通过对接企业出口到国外。基地积极发挥苏州市农业龙头企业——台太兴业(常熟)食品有限公司蔬菜出口渠道优势,巩固和提高出口蔬菜种植,同时积极开拓内销市场,创设蔬菜直销、净菜配送、农超对接、网络平台等销售体系。基地与科研院校保持密切联系,引进专业团队和创业资本,应用现代育苗、种植和物联网技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实现复种指数300%以上,设施蔬菜亩均产出超万元。

  碧溪蔬菜出口基地总面积5724亩,其中可耕地3500多亩,基地先后投入近亿元对道路、沟渠、大棚、节水灌溉、农机库等基础配套设施及高效设施进行了建设,并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实施标准化生产,产品远销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目前,基地已成为省“菜篮子”工程蔬菜基地、省出口蔬菜示范基地、省农业自主创新项目推荐基地、智能农业科技应用基地和苏州市食用菌发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