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城市取消活禽交易 锡城冷鲜禽类如何“替补上位”

来源: 时间:2014-04-15 点击数:

    H7N9疫情阴影未曾散开,以冷鲜禽类取代现宰家禽,再度成为市场热议的话题。记者4月14日前往我市各大超市、农贸市场采访获悉,虽然眼下活禽交易萎靡不振,但冷鲜禽类也并未顺利填补空缺。无锡的冷鲜禽类如何才能让更多市民接受?

  冷鲜禽类交易冷冷清清

  昨天上午九点,记者来到朝阳农贸市场禽类销售点,这里的冷清与周围的热闹格格不入。一位摊主告诉记者现在每天能卖一两只鸡就不错了。朝阳农贸市场有关负责人汤建兴告诉记者,虽然自春节以来市场活禽交易几乎停滞不前,但是冷鲜禽类的销售并没有出现明显增长,“每天也能卖350-400羽,和去年差不多,都是做老生意。”

  那么一向是冷鲜家禽主阵地的超市情况又如何?记者来到家乐福永乐店的冷鲜禽柜台,随手拿起一包“太湖鸡系列”的乌骨鸡,上面保质期仅为一天。据介绍,这些鲜鸡上市都通过了严格质检,最近还在包装上配上了质检合格证以及防伪码,“比菜市场的活鸡安全多了”。虽然售货员说现在这种冷鲜鸡很“吃香”,但记者观察发现,在随后的半个小时里,尽管售货员使劲儿吆喝也乏人问津。

  “冷鲜禽类销售情况并不理想,3月份的营业额较此前下滑了近四成。目前超市不会考虑扩大销售规模。”家乐福永乐店生鲜处处长陈奇说。

  “舌尖上的传统”一时难改变

  活禽交易遭到重创,理应是冰鲜鸡鸭占领市场的好时机。去年4月禽流感爆发之后,锡城活禽交易曾一度进入“冰冻期”,倒是冷鲜禽类出现了短时间量价齐升的“小高潮”。然而,直至今天冷鲜家禽却无法进一步扩大锡城市场的占有量。

  从整个餐饮市场情况看,消费结构也在疫情的重压之下发生变化。一位餐饮界的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无锡很多酒楼和食堂等纷纷改变日常菜单,鸡鸭鹅菜品“挑大梁”露脸的机会越来越少。

  另一方面“舌尖上的传统”一时难以改变。汤建兴经理表示,虽然现在农贸市场的活禽不好卖,但是不会因此而缩减摊位规模,“市民还是偏好吃现宰鸡,长期形成的饮食习惯让活鸡交易一直处于市场的主导地位,生意不好也要保留活禽摊位。”而另一位大型超市负责人认为,现在可以替代禽类的食品非常多,吃不了“活的”可以改吃“别的”。他直言,“哪怕锡城活禽交易叫停,冰鲜鸡的销量也难有起色。”过了信任关,冷鲜禽也能“迎春”

  目前,北京、杭州等城市早就停止了活禽交易,近邻苏州也通过行政命令中止了活禽交易。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对于冰鲜家禽,市民担忧的莫过于安全与营养问题。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冷鲜鸡不受欢迎?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归根到底是对食品安全缺乏信任所致,根本原因还是相信“眼见”才能确保安全。然而,冷鲜禽类从宰杀、冷冻到销售,都是“看不见”的。

  虽然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无论是超市还是农贸市场都有一套严格的把控标准和检测流程,能够确保冷鲜禽类质量安全有保障、可追溯,但是单靠个别企业和行业的自律自觉,难以让经历了多次食品安全危机的市民信服。

  “如果政府能够采取多项具体措施,加强对冷鲜禽肉的推动、引导和监管,我们吃得也会踏实一点。”正如一位在冷鲜柜前犹豫几次才决定购买冰鲜鸡的消费者所言,如果从源头到销售终端,都有替市民“把关”的安全卫士,让标准和法规成为比“眼见”更加实在的保护,那么冷鲜禽类的春天一定不会远。 (刘杨)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