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粮地农民圆了“水稻梦”
“这块地平整干嘛用的?”
“今年种水稻。”
“以前是种什么的?”
“黄豆。”
“启海地区长期以来都是种旱粮的,种水稻能行吗?”
“水稻收入高,我有信心能种好。”
和我们对话的是海门市海门港新区头甲村27组村民王徐兵。王徐兵本是个拖拉机手,3年前,他创办了海门市徐兵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现已有成员31个,拥有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秸秆还田机及其他配套机具共92台套,机具资产达200多万元。
在合作社“全托管”服务合同上,我们了解到,从2012年开始,合作社与农户签订合同,约定农户将农田交给合作社,由合作社全程负责粮食生产的种、管、收,收获作物归合作社所有,农户按年收获土地收益。合作社去年支付给农户的收益每亩每年500元,今年达到600元。目前合作社“全托管”土地面积达到1500亩。
旱粮地收成低,只有种水稻才能获得较高收益。但旱粮地如何种水稻,必须要有配套的设施作为支撑。王徐兵告诉我们,今年准备尝试种500亩水稻,目前已经进行了土地平整,埂岸、渠道已建成,接下来将进行沟河疏浚、拉电线、建泵站,全部投资需要20多万元。同时还要进行人工育秧,这又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完成这些,靠农户自身的力量是难以做到的。”王徐兵说,全托管经营主体通过示范推广膜下滴灌水稻技术,也使旱粮地区的农民圆上了“水稻梦”。
海门市农机局局长陈俊高认为,种植水稻与传统旱田作物相比,可以大大提高土地产出,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实行稻麦水旱轮作,可以有效减少旱地作物害虫,减少农药使用;种植水稻,相当于增加了生态湿地,对于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将起到良好的作用。部分合作社和农户有种植水稻的意向,作为政府主管部门,理应因势利导,加强扶持,加快发展。
据海门市农机管理局农机科统计,去年该市有13家合作社实施了南通市级“全托管”服务项目,全托管面积达1.05万亩,服务农户1396户,带动农机合作社投入682万元。除此,该市还新建了两个南通市级烘干中心,新增12吨级粮食烘干机6台,解决了粮食生产全托管生产经营主体稻麦收获后无晒场的后顾之忧。
“依靠全托管,使田野充满丰收的希望。”海门市副市长朱志强表示,以高效设施农业领跑全省的海门,在发展全托管这一现代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上理当有所作为,计划用3至5年将40万亩传统粮食种植通过项目引导向粮食生产“全托管”方向发展,彻底解决农村无人种田的尴尬局面。据悉,今年该市将培育发展全托管经营主体20家,农业生产全托管项目将发展到60家,新建稻麦轮作示范方15个以上,全托管面积达3万亩,服务农户增至2.5万户。
陈昌军 陆锦林 丁亚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