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淮安:擦亮生态底色 绘就绿色画卷
“襟吴带楚客多游,壮丽东南第一州。”江苏淮安境内河湖众多,水网密布,拥有历史名园、生态湿地、特色花卉等丰富资源,自然禀赋优越、人文底蕴深厚。近年来,淮安在创成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等基础上,不断加大投入、强化措施、提质增量,生态园林建设进一步增点、延线、扩面,逐步形成“四水穿城、八岸缤纷、简约如诗、自然风尚”的特色园林城市风貌,充分彰显自然生态、宜居环境、特色人文之美,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提升。
优化城市绿地格局
花草相伴,绿树成荫,清安河岸边,一座全新的绿地游园——“梧桐栖语”已然成为市民休闲好去处。如今在淮安,类似的城市绿色小客厅、小微绿地有100余个,惠及周边群众60余万人。
近年来,淮安以四水穿城划面、以道路绿化成线、以游园绿地为点,点线面结合交融,进一步优化城市绿色系统,建设城市绿色小客厅,在市民家门口打造“开窗有景,出门见绿”美丽风景线。2017年,淮安城市绿色小客厅项目获得江苏省人居环境范例奖。
此外,淮安市住建园林部门组织开展了送月季入户、最美阳台评比等活动,让花卉走入生活、让美丽绽放社区,实现与市民共融共建。加强城市主干道美化、彩化、林荫化工作,通过改造、种植榉树、乌桕、无患子、三角枫等,实现“一路一景”;养护好老城区的法桐、国槐等行道树,新建道路全面推广栽植全冠大苗,快速实现道路林荫化。
建好护好城市“绿肺”
夜幕降临,市民在钵池山公园健身步道上或疾走如风、或闲庭信步,惬意享受着绿色“城市福利”。
在公园建设管理中,淮安注重公园合理分布和功能提升,不断充实、完善公园服务内容与服务范围。围绕智慧公园建设,市区公园开通无线网络、增设慢行系统,建设城市中心避难场所、打造公园特色道路……同时,全面推进园路林荫化建设,开展城市文明建设宣传,提高公园综合承载力,使公园成为社会活动与城市发展的交汇平台。
2016年7月1日,淮安首部地方性法规《淮安市永久性绿地保护条例》颁布施行,以法治“红线”严守生态“绿线”。条例施行5年多来成效显著,成功入选全省第四届“十大法治事件”提名奖。截至目前,全市永久性保护绿地达76块、24543亩,有效巩固了城市核心区绿化成果。
彰显生态节约特色
道路之中、四水之畔、公园内外……在淮安绿地游园、滨水河边,二月兰、福禄考、波斯菊、虞美人等自衍花卉竞相盛开,或芬芳满园、或迎风摇曳,一片花海、一片生机,整座城市都沉浸在美好的景色中。
近年来,淮安在园林建设中始终秉持生态节约理念,率先省内外推广自衍花卉,在滨河、绿地、公园、湿地等处大面积栽培,成为节约型园林的一大特色。栽植小树、乡土树种、节约用水、高效用地等举措,让淮安城市绿化建设“性价比”更高,在有效提升城市景观品质的基础上,还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优美舒适的休憩环境。淮安生态节约型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模式,曾获得住建部和省建设厅高度肯定。
此外,淮安在打造绿色生态环境中,注重对园林绿地的海绵化建设,在森林公园、钵池山公园及街头绿地进行系统的海绵化改造建设,进一步丰富园林绿化、街头绿地的城市内涵。
今后,淮安市住建园林部门将围绕“绿色高地、枢纽新城”发展定位,全力推动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围绕“四水穿城两湖绿、简约如诗自然风”这一生态园林城市创建主题,按照科学规划、市区联动、分步实施、协调推进的原则,做精做美绿、水、文三篇文章,打造生态环境更优、城乡面貌更美、民生改善更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宜居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