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市2013年粮食生产形势分析

来源: 时间:2014-02-25 点击数:

    今年兴化市农业生产虽遭受多种灾害影响,夏熟作物生产遇到了播栽期多阴雨天气,冬前降温快,气温低,秋熟生产遇到了持续高温干旱影响,但是在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以及广大科技人员及农民群众共同努力下,通过高产技术普及、抗灾减灾应变措施实施,实现了全年粮食增收目标。
    一、粮食生产情况
    兴化市2013年粮食播种面积276.08万亩,同比增加0.33万亩,增长0.1%;亩产511公斤,同比增加5.8公斤,增长1.1%;总产141.11万吨,增加1.8万吨,增长1.3%。
    二、粮食产量结构分析
    从品种来看,小麦和水稻是兴化最主要粮食品种,小麦和水稻合计132.8万吨,占粮食总产的94.11%,其他玉米豆类等仅占5.89%。其中小麦增产1.87万吨,是今年粮食增产的主要因素。玉米和豆类今年产量都大幅下降,其中玉米减产0.2万吨,豆类减产0.21万吨,从结构来看,由于面积增加导致总产增加0.17万吨,对增产贡献率为9.4%,由于单产增长导致总产增加1.63万吨,对增产贡献率达90.6%。
    三、粮食产量增减原因分析
    (一)夏粮增产原因
    今年粮食总产量能够增产的主要原因就是得力于小麦单产的大幅提高。而小麦增产的主要原因有四个:
    1、气温正常、日照足,降水偏多,总体有利于小麦生产。今年夏粮生产期间的天气特点是:日照足,光合产物多,有利干物质的积累;气温正常,特别是进入1月下旬气温回升快,促进了苗情转化,加快了生育进程。雨日少,降水多,时空分布较均匀,越冬期间土壤墒情好,三麦未出现冻害。4月15日-5月7日以晴好天气为主,同时雨水少不利于小麦病害的发生,小麦赤霉病等病害得到有效控制,防治效果明显。农业局指导农民加强田间管理,清沟理墒防渍害,严格控制腊肥,返青肥施用。
    2、群体数量高于去年,多穗优势较明显。小麦播种量较大,基本苗足,加之墒情适宜,个体质量仍好于去年。虽春季茎蘖动态呈急升骤降态势,但今年小麦多穗优势仍较明显,小麦亩有效穗36.4万,比上年多0.9万。
    3、施用拔节孕穗肥,主攻大穗争粒重,病虫防治常态化,控制病虫危害。今年农业部门加大了小麦拔节孕穗肥使用的宣传和指导力度,技术人员根据小麦长势长相,指导农民施用拔节孕穗肥,全市拔节孕穗肥使用面积达75.6%,比上年高12.3个百分点。今年小麦每穗33.7粒,比上年多5.3粒,千粒重39克,比上年高1.5克。坚持普防一交小麦纹枯病作为常态化技术措施,加强小麦赤霉病为主的小麦穗期病虫防治,用药防治率170%,有效控制病虫危害。
    4、优化小麦品种,增强抗倒性。今年小麦株高比常年矮20㎝左右,比上年矮5㎝左右,抗倒性增强。虽5月26日全市降水25.9㎜,最大风力达7级,造成了部分群体过大、后期施肥过多的小麦田块出现倒伏。但全市小麦出现倒伏田块约12.5%,折实面积3.65万亩,约为常年的倒伏面积63.5%。且今年倒伏时间比常年迟,倒伏的损失比常年轻。倒伏虽对小麦粒重产生一定影响,但粒重下降1-2克,亩产量损失约20公斤,总损失0.073万吨,损失占小麦总产量约0.15%。使不会出现高于30℃天气,避免了小麦生长后期出现高温逼熟风险,延长了灌浆结实期,有利于未倒伏田块粒重的增加和产量提高。
    (二)秋粮增产原因
    一是由于水稻直补项目及良种补贴项目的全面落实,加之水稻价格的上升,农民种稻积极性有所提高,今年水稻种植面积比上年略增。二是持续高温对我市极小面积(据统计面积不足2000亩)的空白茬或大麦茬的手栽中熟中粳有一定影响,总的影响不大。特别是水稻生长最关键的10月高温少雨,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非常有利于灌浆成熟和颗粒归仓。三是全市粮食生产新品种、新技术广泛应用、病虫害防治到位、机械化水平提高、农技农艺措施加强等均为增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玉米减产原因
    兴化的夏玉米播种期大多集中在6月10日—7月1日,8月上中旬不少田块正处于抽雄吐丝期和结实期。持续晴热高温,土壤失墒严重,对玉米生长较为不利。高温干旱使玉米植株生长受到抑制,叶片发卷,雌雄蕊生育进程推迟,造成花期不遇,花粉败育、影响授粉结实。据统计全市2.82万亩玉米,其中受灾面积0.95万亩,成灾面积0.31万亩。
    (四)大豆减产原因
    高温干旱使大豆植株生长受到抑制,中午叶片发卷,结荚率和结实率下降。据调查,一是高温干旱使叶片发卷,大豆叶片发卷,圩堤等旱地大豆叶片开始发黄脱落,植株开始枯萎。二是处于鼓粒期的大豆,因干旱缺水,结实率下降。三是处于开花结荚期的大豆,因高温干旱花荚多数凋萎,部分田块将绝收。据统计全市3.43万亩夏大豆全部受灾,成灾面积约1.2万亩,绝收面积在0.05万亩。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兴化市发改委)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