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丨江苏海安:百“梨”挑一强品牌 千里飘香富果农
“周老板,你家的梨太好吃了,上次买了10斤都没够孩子们吃,今天再来买10斤!”10月9日上午,一辆轿车停在江苏省海安市曲塘镇刘圩村海安建国家庭农场。一位中年女子下车后,一边购买周建国家的晚熟“新高梨”一边说:“秋月梨这几天没了,新高梨也不错,水分多又甜,吃梨就认准你家的。”
近日,海安建国家庭农场的“晓月”牌秋月梨和新高梨,在由省农业农村厅主办的梨产业发展大会暨中国“中华好梨”品鉴推介活动中,秋月梨荣获“中华好梨”称号,新高梨则荣获金奖,海安建国家庭农场培育出的“晓月”牌秋月梨可谓是百“梨”挑一。
海安建国家庭农场现有梨园种植面积60亩,是农场主周建国2017年开始承包。“当时梨园没有优质品种,也就没有效益,我当初看好这片梨园,就是希望通过引进改良品种,实现效益最大化。”周建国介绍,“园中现在有苏翠一号、翠玉梨、翠冠梨、秋月梨、新高梨等10多个品种,早熟、中熟和晚熟的都有,从7月到11月前后,是鲜梨收获的季节。”周建国说,多年来,他苦心钻研梨树栽培技术,积累了丰富的管养经验,也取得了丰厚的经济效益。
“梨园采用主干式栽培技术,宽行密栽具有通风好、低湿度、采光率高,能有效地降低病虫害等优点,可以提高果子的结果率,还便于机械化操作。市果蔬站还指导我们进行果树拉枝技术,拉枝有利于积累营养,让树枝接受光照,促进来年开花,提高坐果量。”周建国告诉记者,梨园还采用绿色种植模式,从土壤管理上增施有机肥,覆盖防鸟网防止梨果的鸟害、虫害污染,并禁止使用违禁农药。
该梨园采用生草覆盖模式,极大提高了梨果的品质。“在我们果园看着有很多草,其实这些草是特意留的,这个草就像果园的空调,夏天气温达到30多度的时候,地表温度能达到40度,但在果园里地表只有30度左右,适合果树根系的生长。同时,这些草能增长土壤的有机质,草的根系在土壤里能增加土壤的透气性,改善土壤的微生物,增加土壤的有机质,从而提高果子的品质。”海安建国家庭农场负责人周建国笑着说。
为了进一步提高果实品质,梨园还采用了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在每棵梨树四周埋布四根细管,通过这些管道进行精准浇水和施肥,从而给梨树更加均匀的营养。“现在,我们梨园全部实现现代化智能管理,以往10多个人干的活儿,现在一个人就能完成。”周建国边说边掏出手机,他在手机上点击选择2号水泵开关按钮,瞬时,安在地里的2.5万个滴灌喷头就“步调一致”地开始喷水。
梨产业是海安市特色产业。近年来,梨产业新模式、新技术、新品种、新装备在海安产业基地不断转化落地,老产业焕发出了新气象,同时涌现出以海安建国家庭农场为中心的高标准栽培基地,在苏中、苏南地区梨产业发展上都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近年来,海安梨果生产注重品种更新,梨的品种已由原丰水梨、新高梨,逐步调整为早熟梨以苏翠一号为主,中晚熟梨以秋月和新高为主。在梨品种品质提升方面,主要是提倡采果后冬季施肥要早施、施足有机肥,花果期管理注重蔬果套袋,在肥水管理上采用水肥一体化进行施肥灌水。现在,海安拥有‘秋月’和‘晓月’两个商标,围绕水果区域品牌‘海安脆梨’已获国家地理商标,目前正在申报‘海安脆梨’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同时我们还注重科技支撑,海安梨产业先后与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江苏省农科院果树所专家建立了长期技术合作指导机制,优质梨生产成为海安不少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海安市农业农村局果蔬栽培指导站站长陈爱山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