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打造农村土地整治生动样本
近年来,丹阳市把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作为全市农村工作的一号工程加以推进,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结合新农村建设,有序进行村庄合并、拆迁、改造,拓展了新的用地空间,走出了一条顺应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城乡一体化发展之路。
截至目前,丹阳市“三新”建设累计完成投入超100亿元,通过建设,2万多农民入住30多个新社区,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60%。同时,各级政府引导、聚合各类资金,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实现农地向规模化集中,提高农业产出水平。
该市云阳镇“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实施以来,通过土地置换,新增了耕地980多亩,腾出建设用地880多亩。目前,建设用地复垦及土地整理已全部结束。云阳镇将工程区打造成南部城郊高效农业基地,推进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和现代化,同时也为城镇区形成“绿色生态屏障”;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平衡政策,一定程度上缓解云阳镇用地供需矛盾,为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提供支撑条件,可谓一举两得。通过拆迁安置促进农民进城进镇,改善人居环境,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云阳镇采用了“双置换”即用宅基地换城市住房、用土地承包经营权换社会保障的方式,有力地撬动了万顷良田工程的进行。
该市界牌镇按照“四集中”的要求,邀请专家对全镇重新规划,高标准建设界牌新村,把全镇所有工业都集中到工业园区,推进全镇一体化。实现了工业向园区集中、农业向规模集中、农民向社区集中,目前,集中居住区已经完成三期工程建设,四期、五期正按序时进度推进,万倾良田建设正加快实施。与此同时,界牌镇构筑九道保障线,为进城农民提供高水平的公共服务,保证农民离地不失地,失房不失居,既有就业又有保障。如今享誉全国的 “界牌模式”,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生动样本。 周玄究 姜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