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买蔬菜也有小票为证
买蔬菜,遇到农药残留怎么办?摊主的秤不准,去讨说法,对方不认账,又该如何应对?继2011年苏州市在各菜场推出肉菜追溯体系后,昨天试营业的新南环农贸市场又推出了蔬菜及副食品追溯体系。不管是谁,也不管你买多少菜,摊主都会送上一张“小票”。一旦有问题,顾客就可凭此小票,向摊主追索。
顾客还不习惯要小票
昨天下午两点钟还不到,在昨天刚刚试营业的新南环农贸市场内,顾客已经非常多。
跟其他菜场不一样的是,摊主称好菜,再把菜送到顾客手上时,还会当场打印一张“小票”给顾客,上面有摊位号、菜的价格及重量等信息。
“第一次拿这个小票,还真是不习惯。”老南环居民陶如珍说,以前她也一直在原先的南环新村菜场买菜,从来没有听说过有这么个小票。看见摊主把小票送上来,她也没多想,就直接把它跟菜放到了一起。后来,听说它能派用场,比如说发现摊主的秤不准、菜有农药残留等问题,都可以凭此来追溯,她才乐呵呵地把小票收进了口袋。
记者现场看了看,对于菜场方面出台的这个新举措,摊主们都在按规定做。摊主秦贞影说,刚开始也有点不习惯,后来就慢慢习惯了。有时候,摊主忘了打印小票,顾客还盯着要呢。
肉菜追溯系统早已实施
追溯系统,我市早已在2011年开始实施,只不过,当时实施的是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当时,我市确立了2011年建成覆盖3个生猪屠宰厂(场)、2个批发市场、8家大卖场(超市)、37家标准化农贸市场以及市区513家团体消费加工企业和12家“产销对接”企业的肉菜流通追溯体系目标。这套系统也被列为当年市政府实事工程项目。
如今,居民去菜场买肉,如果向摊主索取,都会拿到一张买肉小票。在墙上的电子查询系统上一照,从养殖场、屠宰场到批发市场批发户、农贸市场摊主,猪肉的“身份”一目了然。而在肉品批发市场,猪肉的称重等流程全部采用电子流水线作业,形成持卡交易、电子结算等信息化“一条龙”。在肉菜溯源监管中心内,可通过电子大屏,对定点屠宰场实行从生猪进场、静养、屠宰、无害化处理、出场等环节的监控。从农贸市场到批发、屠宰、政府监管部门等,形成了完整的监管链。
蔬菜小票有利食品安全
最近几年,买蔬菜遇到农药残留的事时有发生。像苏州质量技术监督局“365食品安全行”2011年1季度专项抽样检测结果显示,这次检测共涉及12个大类395批次产品,平均抽样合格率为97.97%,不合格产品包括部分蔬菜中的农药残留超标,以及部分菌菇中含荧光物质。
也正因为此,最近几年各菜场相继建起了残留农药检测室,每天抽样检查。但是,抽样检查结果都安全,并不能代表所有的菜也都安全。这次,在新南环菜场推出蔬菜及副食品追溯体系,以后不管是买东西缺斤少两,还是事后吃东西遇到了意外,都可以通过“小票”来追溯。姑苏区瑞丰市场发展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介绍,为了吸引更多的人主动索取小票,他们在昨天还推出了凭小票抽奖的活动。按照计划,这项活动还将持续两天。接下来,这个蔬菜及副食品追溯体系还有望在双塔、金狮等菜场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