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冬“菜篮子”不单调 扬城老百姓送到家

来源: 时间:2013-12-24 点击数:

    以往冬天,受降温、降雪等恶劣天气的影响,老百姓常常抱怨菜篮子里的品种太少。而今年入冬以来,扬城老百姓惊讶地发现,如今市场上不仅菜品丰富齐全,就连自己买菜的途径也大大拓宽了,甚至在家中打个电话或上网点两下,便能吃上从田头采摘的新鲜蔬菜。近年来扬州市“1161菜篮子工程”不断创新思路和服务,保证了蔬菜等副食品市场供应数量充足、品种丰富、质量安全,“菜篮子”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扩大“菜园子” 丰富“菜篮子”

  只有建好“菜园子”才能保障“菜篮子”。据了解,自2010年扬州市提出“1161菜篮子工程”,多次调研基地建设标准,结合周边生态环境、整体设计、合理布局以及适度规模等因素,最终选择在市区沿江的沙头镇建成7000亩高标准现代化蔬菜基地。

  “今年我们还按照城镇人口人均菜地面积3厘的标准,组织广陵区和江都区农业部门制订了沙头镇、吴桥镇和小纪镇3个市区永久性蔬菜生产基地建设规划。”扬州市农委综合处处长胡荣利介绍,该规划是到2017年建成永久性蔬菜基地面积35950亩,其中新增面积13800亩,从而能进一步充实市区区划调整后“1161” 菜篮子工程建设的覆盖范围。

  全程“看管” 保障“菜篮子”

  “菜篮子”关系百姓日常生活,如何保障农残不超标、“菜篮子”的安全?据了解,为了让“菜篮子”实现放心消费,市区所有“菜篮子”生产基地均建立了产地准出检测实验室。“蔬菜基地所生产的瓜果蔬菜必须经过多道检测程序才能在市场上流通。”扬州市农业委员会蔬菜处处长陈志明介绍,“生产基地还时刻标注每棵菜的生产记录,包括种子来源,化肥、农药的使用品牌和用量等以便检查。”

  同时,扬州市还建立农业、商务、物价、气象等各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平台,以便将生产、流通、消费、气象环节的定点调查、监测数据和预警分析进行及时沟通;建立病虫测报网络,提升蔬菜病虫害监测预警能力和水平;建立重大气象灾害防御会商制度,探讨农业生产防灾减灾应对措施,并通过电视、网络、农民信箱、手机短信等方式,及时有效地将气象预警信息及时发送到生产基地和农户手中。

  网上“淘菜” “菜篮子”送到家

  打开电脑输入“www.100hl.cn”,在“惠生活”网站完成注册,扬州市民就可以足不出户地挑选新鲜菜。随着日前“惠生活”电子商务平台的上线运营,扬城百姓买菜变得更加快捷。“产地直供+电子商务+ 智能送货”这是扬州“1161菜篮子工程”今年建立的新型运营体系:市民只需点击电脑上、手机上的客户端,或者打个电话,就会有人将最新鲜的蔬果鲜肉送到社区“智能货柜”,市民回家时刷卡便能取菜。

  记者尝试着打开“惠生活”网站,发现从“新鲜水果”到“五谷粮油”商品种类齐全,首页广告语“新鲜蔬菜,‘惠生活’低于超市价”赫然醒目。记者挑选了几样蔬菜,一并加入购物车,随后点击“进入购物车”、“去结算”,填写各项信息后便可“提交订单”,全部过程只需几分钟,且无需支付运费。客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目前受社区服务网点的数量限制,只能做到当天的订单次日送。但她表示,随着市区更多服务网点的不断覆盖,预计明年便能提供当天订当天送的快捷服务。(吴森生 王新颖)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