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锅大锅,农民吃好就是好锅

来源: 时间:2013-12-16 点击数:

  不种地,分粮又分红!这样的好事,发生在徐州市铜山区棠张镇跃进村。

  赶在村里首次分粮那天,记者赶到棠张镇粮管所分粮现场。伸手抓起一把稻谷,粒粒饱满,稻香扑鼻——春天当“甩手掌柜”,只管秋后分粮,一车车往家里拉粮食,农民们乐滋滋的。村民单树芝开玩笑说:我们吃的,可是分粮又分红的“大锅饭”。

  这碗“大锅饭”,可不是计划经济时期的平均主义,而是村里探路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改革成果。

  今年4月,作为我省农村改革试验区的铜山,在跃进村、马楼村试点启动股田制改革,两村98%的农户,共1400多户村民自愿以土地入股,与村里签订“股田制经营入股合同”,在不改变土地性质的条件下,在6月夏收后将土地交由村集体统一种植经营。

  陈凤义,2股,1000斤;陈开文,2.5股,1250斤……分粮现场,跃进村8组分粮负责人陈廷荣手拿入股分粮细账,一一核算、登记。一亩地算一股,稻麦两季每股各分500斤水稻和小麦;如果不要粮食,就每股每年给1000元。村里还专门成立股田制监事会,监事人和村民代表一起对分粮情况全程监管。

  这碗“大锅饭”,村民吃得香不香?记者找来村民与村里签订的入股合同,在“分配方式”一栏,除了分粮或者分钱收益外,年终还将根据盈余情况,按股进行二次分红,村委会、合作社、入股农户分配比例为3:3:4,农民依然得大头。年过6旬的陈同善说,过去种粮每亩成本1300元,纯收益不过几百元。现在有粮分、有钱赚,还不用天天拴在地上。种了一辈子地的老陈,今年头一遭有时间外出打工,每个月还能挣2000元的工资。

  作为“大锅饭”的“大厨”,村集体收益又如何?国家统计局铜山调查队对马楼、跃进两村共5000亩股田的测产显示:跃进村亩产1226斤,马楼村亩产1316斤!这一去杂去水去损耗的产量,高于铜山去年水稻的平均亩产。刨掉分给农民的500斤,村里每亩地还能卖粮收入上千元。村委会收益将用于新农村建设、村民福利、农田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合同明确要求村委会“增加投入保持土地肥力,不得使其荒芜”。

  铜山是传统农业区,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经历了从大锅饭到家庭联产承包“由合到分”过程,此次股田制重又“由分到合”,到底是创新还是“折腾”?

  “甭管小锅大锅,能让农民吃好,集体吃饱,就是好‘锅’!”跃进村主任马杰给记者算了一笔“股田账”:土地平整,去掉堰埂,多整出5%的土地;规模化经营,降低生产费用20%;机械化操作,减少800人的劳动力;科学种植,产量提高10%。村里还成立谷物、农机、植保三个合作社,每个环节都是市场化、规模化、专业化。他举例说,过去纯人工种田,每人每天最多打5亩地的农药;改用机械后,一个人操机一天能打300亩,等于干了过去60个人的活!

  “今年收成不错,万一遇上收成不好,或是粮价下跌的差年景,这‘大锅饭’还能吃好吗?”记者将问题抛给铜山区农工办主任李长洲。

  “不论收成好坏,农民分粮或分钱的保底收益不变,全部写进合同。对农民来说,风险已全部转嫁给村集体;对村集体来说,风险依然可控。”他给出清晰答案。在股田二次分配中,村里每年拿出10%的收入做风险准备金。铜山区政府对股田制推行单位每亩补助200元,农机购置款给予三分之一的补助。此外,在试点村,种植业投保设为每亩10元,最高理赔金额可从每亩400元增至1000元。今年秋收后,铜山又有4个村主动提出要搞“股田制”,吃“大锅饭”。   

  本报记者 王 岩 王世停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