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禁烧禁抛工作对农业生产影响的调研
来源:
时间:2013-07-11
点击数:
秸秆禁烧禁抛工作对农业生产影响的调研秸秆禁烧、秸秆利用是政府积极倡导的一项利国利民措施。今年是实行双禁工作的第二年,新垛镇就将秸秆禁烧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采取有效措施,狠抓落实动真格,确保无秸秆焚烧乱抛现象发生。今年我们农技中心分工在丰乐村负责协助双禁工作。本人就双禁工作中采取的措施、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进行了调查。一、采取多项措施,确保双禁工作顺利完成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明确责任主体,把秸秆综合利用作为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责任中,强化督查考核,落实奖惩措施,从而推动此项工作顺利开展。2.加强农民环保意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让农民了解到焚烧秸秆的危害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而且秸秆合理利用会给农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宣传秸秆综合利用的各种有效途径,积极引导农民正确处理秸秆,从而提高公众的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秸秆自觉性。发挥农村基层组织和服务组织的作用,加大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培训和推广力度,建立秸秆综合利用科技示范基地,提高农民综合利用秸秆的技能。3.建立奖惩制度,强化督查考核。成立秸秆禁烧督查组织,分片包干,责任到人,严防死守。对于在田间、地畔、路边、河渠、林带周边等随意焚烧秸秆,污染大气环境的个人,责令改正并进行重罚。4.解决秸秆收集后路。农民是最讲究实惠的,秸秆有利用价值了,能卖钱了,有用了,农民当然就不会烧了。将收集上来的秸秆由经营者销售给生物质发电厂、造纸厂等秸秆利用企业,才会产生经济效益。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制定优惠政策吸引秸秆利用企业来驻扎,与农民利益联系在一起,形成产业链。利用行政手段、政策引导、舆论宣传、资金扶持等多措,疏堵结合,变堵为疏,在秸秆综合利用上动脑筋、想办法、找出路,实现农民得实惠、企业获利、环境受益的目的。同时制定激励政策,鼓励群众通过秸秆氨化、青贮规模化养殖牛羊,提高秸秆的利用价值。5.示范推动,秸秆全量还田。今年在全镇范围类大面积推广秸秆全量还田,我镇今年秸秆全量还田面积21100多亩。还田率68%以上。二、存在的问题秸秆禁烧禁抛屡禁不止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1.抢农时。过去秸秆是农村主要的燃料、饲料和肥料,而且还用于建房、编织等。但随着农村生产条件和生活方式的改善和改变,秸秆的用途和用量越来越少,秸秆因此大量过剩。农民也知道焚烧秸秆害处多多,但是没办法,现在农村外出打工的青壮年太多,家里剩下的老的老小的小,要将秸秆拖运回家异常困难,而且运回去了也没法利用,堆积在田埂上又严重影响下季农作物播种和生产,放火烧掉就成了农民最佳的选择。2.农业机械化程度还不够。受机械先进程度和农机手技术影响,从收割过的田地现场考察来看,很多地方还存在留茬过高、粉碎不彻底的情况,给农民下季播种带来很大困难。稻麦收割后,人力捆扎、运输秸秆给农民带来很大的精力消耗,引发诸多不满,农民认为那是费力不讨好的事,造成焚烧情况屡禁不止。3.秸秆价值低、利用出路少。有老百姓说,要是有人愿意上门收的话,我愿意白送给他,这东西以前还能当柴禾烧,现在实在没多大用处。而且秸秆重量轻,不压秤,即使用大拖拉机运送的话,一车也卖不到50块钱,连油钱都不够,实在不划算,还不如直接在田里烧掉。秸秆利用的企业也在抱怨收购成本太高:秸秆本身并不值钱,但从田里到燃烧炉里的过程却是费钱的,包括成本费、人工费、运输费及设备资金的投入。所以,秸秆综合利用资金需求量大而短缺,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和消化秸秆的能力不足,都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综合利用效果,从而影响着禁烧工作的有效实施。4.硬件措施还比较缺乏。秸秆禁烧工作是基于对人居环境的一项保护性措施,有必要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并加以贯彻实施。但就目前来说,这项措施只具有道德约束力,其主要方式是靠舆论宣传,需要广大群众思想认识的根本转变才能得以保障,这个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由于缺乏有力的法律保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1.秸秆全量还田对农业生产有利影响:秸秆还田后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容重降低,土壤孔隙度增加,土质疏松,通气性提高,贮存水分、养分能力增强。秸秆还田后农作物生产降低成本5%以上,亩产量增加5%以上,效益增加5%以上。2.秸秆全量还田对农业生产不利影响:秸秆全量还田技术要求高,如果水浆管理措施跟不上,容易发生僵苗和死苗现象,特别是机插秧田块。四、建议"双禁"工作不能搞"运动式",抢收抢种期间搞严打,播种结束后就放松,堆到田头上的草最后还是一把火烧掉。要建立秸秆双禁长效机制,解决秸秆去处才是最关键的,要通过农艺创新解决秸秆去处,才能真正做到禁烧禁抛。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兴化市发展改革委-------------------------------------(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兴化市发改委)电话:0523-8332671915189946258信息员:陶俊勇www.jsnj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