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2013年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分析
今年以来,泰州市农业农村工作以统筹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为目标,以加快农业发展转型升级为主线,围绕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积极探索实践理念创新、科技创新、机制创新和服务创新,加快农业基本现代化步伐,全市农业农村经济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发展态势。预计上半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26.28亿元,可比增长3.5%,农业增加值75.16亿元,可比增长3.5%。
一、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
1、农业生产稳定发展
(1)夏熟作物丰收增产。全市夏粮播种面积303.6万亩,比上年略增,其中小麦面积281.2万亩,同比增加1.17万亩。油菜面积54.8万亩,同比增1.83万亩;蔬菜种植面积45万亩,与去年持平略增,其中设施蔬菜20.6万亩。今年以来,各地高度重视小麦冻害和小奶赤霉病防治工作,抢抓组织领导、宣传发动和技术指导,小麦穗期病虫害得到了有效控制,为夺取今年夏粮丰产丰收起到了关键性作用。预计,全市夏粮总产125.6万吨,小麦117.8万吨,同比分别增产8.6万吨和8.1万吨,其中小麦亩产417公斤,同比增产25公斤,增幅6.3%;油菜籽总产9.65万吨,同比增加7.9%,亩产174.6公斤,增幅4.3%。
(2)畜禽养殖效益全面降低。预计至6月底,全市生猪存栏158万头,与上年基本持平;家禽存栏2450万只,同此增加6.8%。预计1-6月全市肉猪出栏140.1万头,同比增加11.1%;家禽累计出栏1694万只,同比减少17.3%。今年春节以来,生猪价格持续走低,5月中旬以来,价格虽有所回升,但因饲料价格持续上涨,生猪养殖效益大幅下降,上半年生猪养殖户每头要亏损100元左右。奶牛、山羊养殖效益维持稳定,平均一头奶牛年盈利2000元左右,一只山羊盈利300元左右。家禽一季度生产较为平稳,但4月份以来,因受人感染H7N7禽流感影响,活禽交易数量急剧下降,大部份地区呈现有价无市的状况,养殖企业产销困难,家禽压栏或低价贱卖,对我市家禽养殖业造成严重冲击。当前,随着H7N9禽流感影响的逐步消除,加上省市县出台各项稳定家禽业生产的扶持政策,该市家禽生产逐步恢复,市场家禽销售正常,但价格较上年略低。
(3)渔业生产量价齐增。全市水产养殖放养面积103.9万亩,同比增加3.6%。其中,河蟹放养面积85.52万亩,同比增加4.5%;青虾放养面积66.25万亩,同比增加14.3%;小龙虾放养面积30.04万亩(含混养),同比增12%。共投放鱼种5001.9万斤,同比增加12%;放养罗氏沼虾3.6亿唯,同比增加14.3%。预计上半年全市实现水产品产量16.5万吨,同比增加3%,其中养殖产量15.88万吨,同比增加3.12%。受居民消费量增加影响,水产品价格较去年同期上涨超过15%。
2、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
今年以来,受宏观经济形势、禽流感疫情,以及上年翘尾因素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上半年泰州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累计上涨1.9%,涨幅较去年同期略跌0.1个百分点。逐月来看,CPI同比、环比涨幅均高位回落,后期略有反弹。1-6月份同比指数分别为103.1、102.7、101.6、101.7、100.7和101.7。
一是粮食价格稳中有升,食用油价格涨幅较大。尽管国家逐年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保护价格,但由于近年来连续丰收,国家调控能力较强,市场粮食价格将始终保持在可控范围内的稳中略升。今年上半年,所监测的11个品种粮食价格,同比上涨1.7%。食用油价格有所上涨。
二是肉禽价格小幅走低,水产品价格高位运行。由于去年生猪价格一直高位运行,激发了养殖户的养殖热情,大幅增加存栏数量,导致今年以来市场猪肉价格持续下滑,不断跌至成本线,生猪养殖全面亏损。猪肉零售价格同比平均下降3.4%。家禽类受4月份以来禽流感的影响,生产和销售受到严重打击,市场价格跌幅较大。禽流感过后,因正值夏天市场消费淡季,肉、禽价格回升幅度不大。禽类价格同比下降3.2%;洋鸡蛋价格同比上涨16.3%。水产品价格,同比平均上涨3.4%。
三是蔬菜价格总体走高,水果价格小幅下降。受夏季高温蔬菜、水果价格季节性上涨影响,蔬菜价格同比平均上涨11.1%。水果价格同比平均下降1.7%。
3、农民收入较快增长
上半年,预计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685元,同比增长13.76%左右。其中工资性收入3514元,同比增长14.9%左右,家庭经营收入2767元,同比增长11.3%左右,财产性收入166元,同比增长25.7%,转移性收入238元,同比增长19.6%。从收入构成看,工资性收入仍然高位增长,是推动农民持续增收的主动力,主要由于转移劳动力工资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同时农民创业人数进一步增加,带动了一批本地劳动力就业;家庭经营收入持续增加,分析来看上半年生猪、家禽养殖处于亏本状态,但蔬菜、水产品消费量大增价格普遍上扬,农民从中得到的收入增加,家庭经营二三产业持续发展。总体上,农民从家庭经营获得的收入持续增加。
二、农业农村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1、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三干会议精神,合力推进泰州市城乡发展一体化工作今年年初,市委、市政府三干会议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意见》(下面简称《意见》),高规格、高起点全面推进泰州城乡发展一体化工作,努力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发展新格局。各地、各部门纷纷出台配套政策措施,合力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工作。一是以"农业机械化推进年"为抓手,促进农业设施装备提升,上半年新增插秧机2995标台,其中高速机969台,建设农机库(棚)336座,农机合作社发展378家,力争今年农业现代化水平提升5个百分点。二是广泛开展泰州市"美丽城乡"创建工作,推动环境优美、服务配套、生活便捷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里人一样的公共服务和生活环境,上半年已完成1606个村庄环境整治任务。
2、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促进农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各市(区)紧紧围绕本地特色,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产业布局不断优化,区域规模特色逐步彰显。上半年,各地围绕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工作,加强园区基础设施,积极整合项目,以园区为平台,加快各项生产要素向园区集中。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园区发展到60多个,规划面积达到80多万亩,实际建成面积50多万亩,带动周边农民20多万户。市委、市政府规划建设泰州市主城区北部生态农业走廊,着力打造全市现代农业发展引领区。
3、加大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力度,推进规模化农业发展。
今年以来,各地积极培育新型农业主体,采取土地集中型、农民合作型和统一服务型等形式,大力发展家庭农场,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市农办、工商研究出台了《关于开展专业大户认定管理和家庭农场工商注册登记工作的通知》,已认定注册家庭农场153个,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土地面积达160.41万亩,占全市农用地面积的35.82%,农户参加专业合作组织比重达到90%,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到60.5%。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泰州市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