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年均新增果树1万亩

来源: 时间:2013-07-29 点击数:

    在这几年的夏秋果品市场上,地产果品可谓"独领风骚",15元一斤的葡萄、10元一只的黄桃,抢足了果品高端市场的"风头"。根据市果品协会统计,2012年苏州市果树面积16.3万亩,比"十一五"初期的9.7万亩增加了68%,平均每年新增果树1万亩; 产量10.6万吨,产值9.8亿元,分别比"十一五"初期增加了77%和300%。
    近年来,苏州市以葡萄、梨、桃、枇杷等代表的应时鲜果发展最为迅速。其中,葡萄是我市果树发展最快的一种,2011年首次超过柑橘成为我市第一大果品。2012年,全市葡萄面积达到3.7万亩,产量3.8万吨,比"十一五"初期面积扩大了5倍,产量也增加了5倍多;梨由"十一五"初期0.36万亩发展到1.5万亩,扩大了3倍多,产量0.8万吨,增加了1倍;桃子由"十一五"初期的不足1万亩发展到2.1万亩,扩大了1倍多,产量1.9万吨,增加了2.2倍。此外,枇杷作为我市最具地方特色的果树,也取得了较快发展,由5900亩发展到1.7万亩,产值效益成倍增长。
    按照标准园建设模式,结合苏州市实际情况,市级财政连续多年对新发展连片百亩以上的梨、枇杷等高效林果基地进行扶持。目前,全市百亩以上的规模连片基地近200个,园艺规模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在东之田木翠冠梨、新巷猕猴桃、林海春雪黄桃等21个园艺高效示范基地中,东之田木翠冠梨、新巷猕猴桃、凤凰水蜜桃亩均综合效益均在万元以上,有的亩均效益高达3万元以上。
    地产果品大多集中在早夏和晚秋上市,季节性明显。如何优化果品结构?该市将柑橘、青梅等传统、低效果品调整为枇杷、桃、梨等时令高效果品。同时,从国外引进优质的果品新苗种,采用高要求的标准化生产模式,形成了一批优质、高效的"贵族"果品。重点引进葡萄、水蜜桃、翠冠梨、猕猴桃等特色果品,在发展过程中注重早、中、晚熟品种的合理搭配。特别是葡萄品种,今年葡萄主要以调整调优内部品种为主,增加了红、白罗莎里奥,魏可等晚熟品种,减少了夏黑、巨峰、藤稔等早中熟品种。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苏州市发改委)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