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坛市: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助推器
农业机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实现农业现代化要以实现农业机械化为前提。2013年是金坛实现农业基本现代化的关键之年,全市目前农机总动力达41.18万千瓦,农机化综合水平达93%,力争2013年为农业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完善管理,强化培训
围绕降低农机购置使用成本、保障农民经济利益这个核心,综合运用财政补贴、税费减免、基建扶持、金融保险等多种财政工具稳定财政投入渠道、强化政策落实监管,2013年全市共落实各级农机补贴资金694.926万元,其中国家和省级补贴471.496万元,常州市级补贴56.72万元。依法组织开展在用农业机械的质量调查,强化对财政补贴机具质量保障督导和质量跟踪调查,加强对农业机械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和知识的宣传教育,紧抓购机者身份审核、机具审核和账号审核3个关键,确保新机具的在位和使用,确保补贴资金准确无误发放到购机者手中。
科技进步要依靠劳动者生产实践去实现,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是促进农业科技普及应用,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保证。近年来,金坛市以强化服务为主线,以提高效能为目的,紧紧围绕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以培训农民机手和农机修理工为主要对象,以农业机械基础知识、农机化新技术、安全操作技能、使用维护保养知识、农业机械田间作业技术规范、法律法规及经营管理知识等为培训重点,采取理论教学、现场操作等方式开展农机培训工作,职业技能鉴定人数达4496人次。为实现劳动过程机械化,使得农民具备较高的科技文化素质和经营管理能力迈下坚实的步子。
二、社企共建,科技推广
围绕提升农机化整体运行效益,引导政策、资金和技术指导向农机专业合作社倾斜,积极引导开展社会化作业服务,提高农机服务专业化、组织化、产业化程度,目前金坛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总数已达68家,吸纳社员2323人,拥有各类农机具2804台(套),其中有8家合作社被评为星级农机专业合作社,五星级3家,四星级2家,三星级3家。金坛农机合作社充分注重社企共建,2011年井关农机(常州)有限公司和金坛大自然农机专业合作社共建示范基地,2012年3月3日,江苏三喜机械有限公司与金坛三喜盈门农机专业合作社共建农机示范基地签字仪式隆重举行,同年5月,洋马农机(中国)有限公司与金锁农机专业合作社成功共建农机示范基地,其中井关农机与大自然合作社的共建经验和做法被省作为典型向全省宣传推广。
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科技进步息息相关。金坛市在生产实际中紧紧围绕优质粮油、特种水产、规模畜禽、现代园艺四大农业主导产业,大力推进农机农艺技术相融合,推广普及以秸秆还田、播种施肥填压、机械栽插、联合收获为代表的机械化增产增收技术;以适度耕整、节水灌溉、蔬(油)菜精量播种为代表的机械化轻简栽培技术;以化肥深施、高效植保、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为代表的机械化环保技术。进一步发挥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中的关键载体作用。
三、平安创建,机制创新
金坛市2010年通过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验收,全市7个建制镇全部创建成省级"平安农机"示范镇,63个行政村创建成"平安农机"示范村,"平安农机"示范合作社达20个,"平安农机"示范户1338个。构建了"政府领导、农机主抓、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农机安全生产社会综合监管新格局。一是强化"三率"提高,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从组织层面明确分工职责,从技术层面明确检审要求,从政策层面明确收费标准,从服务层面明确便民措施。二是强化优质服务,创建全国为民服务示范窗口。深入到各镇(区)、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免费实地检验,方便了农民机手,提高了服务水平,树立了农机部门良好的形象。
多渠道积极争取投入与深挖现有资源潜力并举,全面加强基层农机管理、鉴定、推广、监理、维修、教育、培训体系建设,提升人员队伍素质,提高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加快建立健全产学研推有机结合的农机科技创新体系,强化农机化科研院所、高等学校、骨干企业及其他部门相关科技力量的横向联系,充分发挥农机化科技的整体优势。建立健全农机与农艺专家协同攻关机制,选育适宜的品种,确定合理的种植模式,研发经济有效的机具。推进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和建设,逐步建立推广机构服务指导、农机服务组织、企业参与合作的新型农机推广机制。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常州市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