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畜牧产业 加快农民增收步伐
近几年来,兴化市按照"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总体目标,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中心,以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为主线,大力发展现代高效畜牧业。"畜牧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养殖效益明显提高,已成为增加群众收入的主要途径和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
去年全市畜牧业生产产值达到17.88亿元,畜牧业纯收入近5亿元,农民来自畜牧业的纯收入人均达到了430元。全市畜牧生产总量基本稳定,全年出栏肉猪65万头,出栏家禽1800万只,蛋品产量9.4万吨,出栏山羊14万只,同比增长4.6%、1%、6.5%和0.7%。生猪规模养殖比重达82%,同比提高5个百分点,超额完成年增2.5%的目标任务。全市新增安丰鼎丰、茅山裕顺、昌荣欣荣、戴窑景源等万头猪场4个,新增昌荣昌盛万只鸭场1个,新增海南威尔、周庄庄城和大邹飞翔等十万只鸡场3个。与此同时,畜牧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一是有效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畜牧业的发展,不但改变了种植业"单口咬"的状况,而且促进了种植业内部结构的优化。二是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全市一面从事种植业生产,一面从事养殖业的农户大约有5500户,占全市农户的10%,规模养殖效益明显提高。三是有效吸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目前,全市从事养殖业的人员有12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2.5%。实现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加速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因此,大力发展现代高效畜牧业,是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
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增强龙头企业带效应。
本着"以加工带规模、以规模促产业、以产业增效益"的思路,积极实施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战略。积极吸引外商投资建设畜产品深加工项目和规模加工企业。通过引进新技术、新项目,高起点形成完整的、经济环保型的、可持续发展的养殖、加工、销售生产链。通过政策激励、资金扶持等,积极发展养殖大户,盘活闲置的畜产品加工企业,拓展发展空间,使其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带动更多的养殖业大户,以促进我市畜牧业生产的大跨越。大力培植龙头企业,发挥集群规模优势,使全市现代畜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
二、加大合作社和养殖小区的建设力度,提升规模经营质态。
兴办合作组织,提升组织程度。坚持"因地制宜、多元创办、市场运作、政府扶持"的发展方针,围绕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发展多种类型的畜牧专业合作社。通过推行"公司(龙头企业)+合作社(协会)+农户"的经营模式,依托合作社预测市场,提供信息服务,引导养殖户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实现了统一供种、统一饲料、统一防疫、统一品牌、统一价格、统一销售"六统一"产业链,形成了稳固的产销关系和利益机制,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养殖效益,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实现了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共赢。制定措施,积极引导新建扩建饲养小区,鼓励群众到小区养殖,扩大小区养殖规模,放大规模效应。
三、加强畜牧业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科技服务水平。
加大《防疫法》的宣传力度,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宣传防疫知识,提高对防疫重要性的认识,要采取行政和技术手段,实行计划免疫、强制免疫和检疫监督。要建立上下贯通、左右相联、多能高效的全程科技服务网络,增强乡镇兽医站的服务功能。重视畜牧科技队伍建设,关心乡镇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学习、科研和生活,提高科技人员服务生产的积极性。
四、加快实现畜产品标准化生产,提高畜产品质量和效益。
要按照国际标准组织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卫生质量检测监督,饲料、防疫药物都要达到标准化质量要求,饲养期间不能滥用疫苗,严禁使用违禁药品。畜禽产品出口企业要按照标准化要求,提供从种苗、饲料饲草到防疫、收购的全程服务,确保产出完全符合国际市场需要的标准化产品,实现畜产品的优质优价。
五、强化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政策扶持,加大畜禽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投入。
要按照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总体目标要求,财政扶持政策和农业开发资金要向现代畜牧业倾斜,加大标准化畜牧小区建设的投资力度,通过财政投入、贴息、参股、担保等方式,调动社会力量投资建设标准化畜牧小区,激发农民生产的热情。加快畜牧业结构的调整和现代畜牧业的发展。
六、强化实用技术普及推广,提升畜禽养殖效益。
科学饲养,良种良法配套。一是饲养高产奶牛。搞好品种改良,利用优质高产奶牛的冻精配种,逐代提高产奶性能。二是大力发展三元杂交猪。用长白、大约克杂交母猪再与杜洛克或皮特兰公猪杂交生产的三元杂交猪瘦肉率高,增重快,销路好,每公斤毛猪比其它猪多卖0.8-1.2元,每头猪多收入100多元。三是充分利用果园树林发展本地草鸡。提高养殖效益,不仅要有良种,还要有良法。要大力推广高产奶牛饲养管理技术、三元瘦肉猪快速育肥配套技术和本地草鸡围栏饲养技术,从而达到降低饲养成本,提高养殖效益的目的。
种草养畜结合,降低饲养成本。发展食草动物必须跟上人工牧草的种植,特别是高产奶牛,牧草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按照每亩生物产量标准计算,一亩人工牧草的经济效益相当于五、六亩地的粮食。因地制宜增养奶牛,饲养成本低,养殖效益十分显著。
推广养殖技术,解决生产难题。一是发挥合作组织示范引领作用。鼓励社会能人组织创办畜牧产业协会,组建畜牧专业合作社,发挥好协会、合作组织的示范带动效应。二是加大技术指导力度。成立技术指导小组,分片包干,对重点户进行现场指导,组织畜牧专家编印技术指导系列手册,免费发放到乡(镇)村干部和养殖户手中,使养殖户足不出户就能学到技术。三是切实搞好技术培训普及。把培训班办到基层、办到生产一线。组织专家深入到养殖场、深入到养殖户,现场进行技术指导,现场解决疑难问题,使广大养殖户熟练地掌握了养殖技术。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兴化市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