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农业生态园"水陆空"大循环

来源: 时间:2013-08-15 点击数:

    在吴江有个140多亩的生态园,这里年产翠冠梨30万斤、蔬菜10万斤、生猪1500头、草鸡2万只,亩均产值达3.4万元。这两天,翠冠梨进入销售高峰。由于品质佳,口感好,市场上供不应求。昨天,一南京客商特地开车前来采购。园区董事长任伯民说,依托种植、养殖和能源开发形成的三位一体"水陆空"循环生产,园区收成一年更比一年好。
    任伯民的生态园位于新营村。沿着一条仅能单车通行的小道一路向里,拐了两个弯后就到了。连片土地上,一棵棵梨树枝繁叶茂,一只只硕大的翠冠梨挂满枝头。梨树下方,是茂盛的草地,成群的鸡鸭在这里觅食。梨树中间,一根根黑色软管穿梭其中,每隔3米就有一个喷头。果园四周是生态沟渠,里面放养着鱼和黄鳝。北面则是个养猪场,1500多头巴马香猪在干净整洁的"空中猪圈"中茁壮成长。任伯民说,生态园建于2001年,现已形成种、养、能三大系统组成的环保型循环农业产业链,基本实现了农业生产零排放。
    任伯民介绍,这里原本是块荒地,刚种上梨树后,果子怎么也长不好。后来,专家建议对土壤进行改良。于是,自己就在果园旁建了一个小型养猪场,用猪粪为土壤增肥改善土质,果树也越长越好。
    尝到甜头的任伯民干脆放开手脚大干一番。经过12年的发展,园区目前已建成标准化果园127亩、生态养猪场20亩、生态沟渠5600米、净化塘2180立方米,同时还配套建设了沼气设施、干湿分离设施、发酵池、厌氧池、地下输送管道和喷灌设施等。
    每天,禽类粪便污水和生活垃圾通过地下管道进入废弃物收集池,经干湿分离后,干物质进入沼气池,发酵后排出的沼渣作为基肥施于果园和菜地。污水则进入厌氧池,处理后作为液态追肥,产生的沼气用于发电。同时,通过林下种草和生态沟渠建设,有效拦截农田排水中的氮磷,再经人工湿地净化后存储于蓄水池,用于农田灌溉。任伯民说,按照"植物生产、动物转换、微生物还原"的原则,园区将农林牧渔有机结合,形成了一个完善的复合生态系统,生产成本至少降低50%-60%。
    1亩果园配1头猪,1斤果子施1斤肥……如今,施了有机肥的果树长得好,吃了青草的香猪长得壮,鸡鸭鱼等禽类、水产纯天然生长。任伯民说,用循环经济理念布置每个环节,园区的年产值近600万元,年经济效益超150万元。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苏州市发改委)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