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起身板奔小康 盱眙县基本实现水稻种植机械化
8月4日,随着江苏省水稻种植机械化县考核专家组宣布, "2013年盱眙县基本实现了水稻种植机械化",盱眙50万农民兄弟梦寐以求的追求变成现实。
"面朝黄土背朝天,弯腰曲臂几千年",基本实现水稻种植机械化工作,源自农民的期盼,在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下,在几代农机人坚持不懈的努力下,盱眙县农业生产中最重要、最繁重的一个主要生产环节--水稻种植环节实现了农业机械化,这是盱眙县农业生产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个标志性成果。
决策篇
没有水稻种植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实现水稻种植机械化不仅可以为全县农民从繁重的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还可以为盱眙县提前实现农业现代化、建成高标准小康社会作出重要贡献。
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森在2010年调研农机工作时提出,盱眙县从2011~2013年用3年时间实现水稻种植机械化目标。当年,盱眙县便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与此同时,《盱眙县2011-2013年水稻机插秧发展规划》出台。
县委、县政府一直把该项工作作为农业农村工作中重中之重来抓,每年提前谋划、提前布置、提前落实,在关键时节重点推进该项工作。
创建工作也得到省、市、县各级领导的关心和肯定,省委副书记石泰峰、副省长徐鸣、淮安市委副书记练月琴以及省农机局相关领导等多次到我县视察指导。
实施篇
一组组数据,记录着盱眙县在水稻种植机械化创建路上的一点点努力。
3年来,盱眙县召开12个育秧、机插秧、秸秆还田、高产示范创建等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创建现场会,举办71期技术培训班,培训种田大户、技术能手、农机大户以及其他人员11399人次。
3年来,盱眙县共在县电视台、县报纸、县电台、县政务网络中心等相关主流媒体共开辟宣传专栏156期、编发手机短信48条,发送26000余人,在农业部、省、市、县网站发表相关信息326篇。在乡村街道、路口张贴标语8600余张,发放宣传手册5860本、宣传单3600余份。
3年来,县农委、县水务局、县农机局、县财政局等相关部门紧密配合,县效能101中心3年共发出创建效能督查通报8期。创建办公室解决创建过程中遇到的21个问题,发出任务交办单、督查整改任务书6份。2011~2013年全县农机化工作资金实现倍增式投入,
3年来,省、市、县投入财政资金1549万元,全县用于水稻生产机械化和创建工作资金累计达到2659万元。
成效篇
一分耕耘,必然就有一分收获。经过3年努力,盱眙县全面完成各项创建目标任务,2013年全县插秧机拥有量达到3665台(其中高速插秧机168台),拥有育秧流水线18条。
2011~2013年,机插秧面积和机插率分别达到25.5万亩、37.6万亩、66.1万亩和28.8%、42.4%、76.2%。2013年插秧机保有量达3665台,全县水稻机械化种植面积74.6万亩,机械化种植水平达到85.9%,夏季秸秆还田面积48.2万亩,还田率60%,农机合作社发展到53个,2013年由农机合作社承担机插秧作业面积45万亩,占全县机插秧面积51.8%,全县80%乡镇、村实现整体推进。预计今年水稻机植保面积74.6万亩,机植保率达到86%,机収面积85万亩,机収率达到98%,至此盱眙县水稻在插秧、植保、收获三大主要生产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生产作业,经过几年大规模的培训,盱眙县农民基本上掌握了双膜育秧、软盘育秧、硬盘育秧、大棚育秧、秸秆还田机插秧集成技术、稻秸秆还田三麦机条播集成技术、杂交稻机插秧等先进农业生产技术运用,解放了大批劳动力,为全县工业生产提供了5万个就业名额,解决了10万人进城入镇就业,带动了二、三产业发展,为全县农民节本增效3250万元。
创建工作带动盱眙县农机化工作的快速发展,农机化综合水平由2010年的62%迅速提高到2012年的75.8%,2013年将达到80%,盱眙县农机化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淮安盱眙县发改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