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市:“稻鸭共作”开辟增收路

来源: 时间:2013-08-21 点击数:

    一只只黄褐色的小鸭在稻田间穿梭采食、戏水,嘎嘎嘎”的鸭叫声和碧绿的稻田勾勒出一幅幅动静相间的生态环保美丽画卷。如今,珥陵镇丈山村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鸭声一片”的热闹景象———稻田养鸭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又一渠道。
    今年46岁的李召书是珥陵镇丈山村的党总支副书记,也是李记生态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他原来长期从事农资经营,有着一手种植有机水稻的好技术。谈起成立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民进行稻鸭共作的缘由,李召书告诉记者,自从来到丈山村担任党总支副书记,分管农业工作以后,他就思考打造一些精品农业的亮点,同时也为农民增加收入。眼看现在百姓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就打算带领农民开展稻鸭共作,生产安全、放心大米。”李召书说,目前大米分三个品种,主要为日本软米,价格从6元~20元不等。“我们市场定位为高端销售,不施农药,每亩产量在500斤左右,其中优质品种占一半。这些优质大米我们加工成礼品包装,销往河南山东等地。”据介绍,稻田养鸭是以种稻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利用家鸭的杂食性,消灭稻田的杂草和害虫,利用鸭子不间断活动刺激水稻生长,产生中耕效果,同时鸭的粪便可作为稻田的肥料,节约生产成本,基地种植的水稻田里不施农药、化肥,因此水稻产量普遍偏低。
    “稻鸭共作水稻基地,共养了2000多只鸭子,因为不喂食激素,治虫的鸭一般长不大,销售上没有优势,基本都是亏本的。”李召书说,为了保证农民利益不受损害,合作社从农民那儿流转土地过来后,采取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模式,每亩地的租金比常规高出200~300元,另外,年底合作社根据销售收入,给农民分红,不仅减轻了老百姓的劳动力,还增加了收入。
    成立于2010年的李记生态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目前已经吸纳社员三百余户,基地水稻总面积达600多亩。稻鸭共作的水稻处理后加工成礼品包装销往上海、山东、河南、安徽、浙江等地,很受客商欢迎。合作社的“穗韵”牌大米还获得了无公害农产品称号。前段时间高温天持续不断,各地水稻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合作社的水稻在发谷期间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出现出苗不齐的问题,我们及时采取措施,保证灌溉,后期长势比较好,对收成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李召书说,下一步,合作社还将进一步流转土地,加大种植规模,并引进新的品种,把“穗韵”牌大米推广出去.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