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吴中区综合开发显神威 大旱之年无大灾
今年是苏州历史上最干旱的一年,连续40多天高温,最高温度达41度以上,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引水上山工程在吴中区东山镇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全镇1.1万亩茶叶,2.9万亩果树,大旱之年无大灾。
东山镇是碧螺春茶叶的原产地,也是枇杷、杨梅等果品的种植大镇,属典型的丘陵山区,全镇山地种植面积4万亩,种植茶叶1.1万亩,果树2.9万亩。该镇从2006年开始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他们结合丘陵山区的特点,把建设重点放在排灌站、蓄水池、管网等的引水上山工程上,在现有27座排灌站、55公里引水管网、70只水库(蓄水池)、800个集水池中,农业综合开发建设的分别为16、50、60、750,海拔100米以下山地灌溉覆盖率达70%。
面对历史性干旱,东山镇从三个方面抓好抗旱工作:一是建立抗旱协调小组,设计泵站分布图、作业流程图、水库分配表,工作人员联系表,把全部信息发到每家每户,做到有序、合理分配水资源,避免争水及浪费。二是安排专人负责。每个泵站、每条线路固定3人作业,每天早上3点到晚上10点,轮流作业,确保山上水库不断水。三是设立维修及配件组,出现故障及时维修。通过这些措施,全镇27座排灌站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日供水13000多立方米,4万亩茶果林大旱之年无大灾,没有出现成片死亡现象。
村民们说,以前他们挑水上山,一担水来回要30分钟,只够浇2棵果树,遇到今年这样的干旱天,靠人工浇水,60%茶果树将干死。现在水库建到山上,只要1台小水泵就直接浇水到茶果树,省工、省力、省时间,实践使东山的农民更理解,更支持、更希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苏州市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