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嘉泽花木产业风生水起

来源: 时间:2013-08-30 点击数:

    金秋时节,正是武进嘉泽花木产业的旺季。特别是随着花博会的临近,每个人都处在忙碌中。艺林园内,主人戴锁方满头大汗,不时帮工人搭把手。嘉泽镇农技农机站站长、嘉泽镇花木协会会长,戴锁方拥有数个头衔。从最初家家户户自发种花木,到形成产业趋势,再到"花木之都"的名片,戴锁方对武进花木产业的发展史如数家珍。
  1、花史传承
  武进花木栽培历史悠久,早在清光绪年间,就有栽培兰、菊的记载;20世纪30年代开始栽培月季,由此推动花木产业持续发展,月季也成为常州市花。依托上百年的栽培历史,"武进菊乡"美誉闻名遐迩。2001年,武进"南田菊"在中国菊展上打出了独一无二的品牌。武进人以菊命名"菊花街"、"菊花村"、"菊花杯"象棋赛、菊花书画展……菊花,已成为武进人心中的"花圣"。花可解语,亦能成画。清代著名武进籍画家恽南田尽得绘画花卉精髓,他开创"常州画派",尤以"没骨画法"享誉中国画坛300年,至今延传。戴锁方告诉记者,武进花木产业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老百姓利用房前屋后的自留田开始种植花木。80年代初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老百姓开始承包土地种植花木,并逐渐在武进的西部形成产业趋势。90年代,政府开始引导支持产业发展,产业规模逐步壮大。1999年,原夏溪和嘉泽两镇被评为"全国花木之乡"。2007年,武进区被评为"中国花木之乡"、"中国花木之都"。经过30多年的发展,花木产业已强势主导区域农业格局。目前,我区已有花木种植专业村34个,花卉企业150余家,花卉苗木经纪人达万人,从业人员达10万余人,花木生产面积超过15万亩,年销售额达33亿元……"花木之都"武进已经打造出一张享誉全国的精美产业名片。
  2、花木热销
  谈起武进花木产业的发展变迁,不得不从"花木之乡"嘉泽、夏溪说起。戴锁方清楚地记得,上世纪80年代,很多外乡人用船把花木运输到夏溪的马路市场,开始在集市上出售花木。90年代初,马路市场搬到原夏溪乡政府南面,形成了20亩左右的农贸交易市场。到90年代末,原有的农贸交易市场已远远不能满足花木商户的交易需求。政府因势利导,在原有的农贸市场旁边再辟出300多亩土地,新建了一家专业花卉苗木市场。20世纪初,市场进行改制,由常州市武进夏溪花木市场发展有限公司负责经营运作。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依托市场周边万名花木经纪人的强大销售结构,夏溪花木市场2012年的交易额突破100亿元大关,形成总占地700余亩,进场商户1600多家,成为坐拥工程苗木、室内盆栽、园林石材、园艺资材和景点大树五大交易区的大型一级花木批发市场。与此同时,武进花木经纪人队伍不断壮大,近万名经纪人走出家门闯市场。陈根超是陕西人,2001年来到夏溪,从事了十几年的花木经纪人工作,现在他的身份是常州丰奕景观工程有限公司工程部总经理。目前,丰奕苗木拥有1万亩苗木基地、300亩大树园,是全国最大的北美海棠、牡丹花石榴基地和江苏省最大的红花继木球基地。9月,丰奕苗木将参展花博会,陈根超十分期待,"相信通过花博会,丰奕品牌一定会打响知名度。"如今,像陈根超这样的花木经纪人在全国各大城市设立了窗口,开拓了以北京为中心的华北市场,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市场,以郑州、武汉为中心的中原市场。
  3、花事盛会
第八届中国花博会的日益临近,让戴锁方激动不已,"几十年的梦想终于要实现了,我们将巧借花博会契机,打造武进特色的'拳头'花木产品。"在戴锁方看来,花博会产生的长远效应是难以估量的。带动一产,延伸三产,它将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第六届中国花博会塑造了成都的"五朵金花",既让当地农业旅游从无到有、蓬勃发展,也催生了新农村示范点的建设。常州的花事盛会,则要带动周边农家乐的发展,进而推动各项产业进步,从点到面,最终连成一片,实现地方业态规模总体根本性转变和提升。针对全区当前常规苗木偏多,高档花卉、苗木、盆景偏少等现状,要加快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加强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发展花木产业链中高端、高附加值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结合农业生态旅游,把花卉文化和旅游休闲、新农村建设融合互促,以今年花博会举办为契机,形成一个以花木产业为基础、花博会展区为核心的大型农业观光旅游区,吸引市民参与。金秋时节,西太湖畔,花博之风拂过武进。风动留痕,必将演变为中国、世界对武进的一场心动……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发改局)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