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林果种植让新兴农民尝到甜头
"经过这几年农业结构调整,我们社区把单一的水稻、小麦种植,变成了种植薄壳山核桃、葡萄、黄桃等特色经济林果,黑土地里长出了'金娃娃',现在一亩地平均能增收1000多元。"近年来,淳化街道新兴社区因地制宜,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经济林果种植,提高了农业效益。
新兴社区地处淳化东部,是典型的农业社区,一直以水稻、小麦等传统种植业为主,农民增收效果不明显。该社区负责人介绍说,近几年社区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思路,在充分了解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探索走出一条高效、安全的现代化生态农业发展之路。目前已种植了300亩薄壳山核桃、320亩蓝莓、400余亩黄桃、优质树种百余亩,并在原有淳念葡萄园的基础上又建设了1000平方米避雨葡萄连栋大棚。
"在种植黄桃之初,我心里一点底都没有,主要是不懂种植技术。"种植户陈卫军告诉笔者,本地农民种植特色经济林果最缺的就是技术。为此,社区专门联系农业部门技术人员,在种植期间给予全方位指导,苗木缺水了,立即组织人员进行灌溉;苗木有病虫害了,立即安排农技人员开出 "处方"……待到果实成熟时,他们又提前联系农产品经济人,帮助农户销售。今年,陈卫军家的黄桃长势喜人,已经开始少量上市,仅今年就赚了30万元,预计明年全面上市产量将达到50万斤,收益可达200万元。
结构调整,调出了农业生产的巨大效益。走进该社区百亩避雨葡萄连栋大棚,一串串晶莹饱满的葡萄悬挂于枝蔓间,种植户吕德成拿着剪刀,小心翼翼地将葡萄采摘下来,紫红色的葡萄映衬着老吕丰收的笑容。老吕兴奋地告诉笔者,今年百亩葡萄全部都进入了收获期,亩产量超过2000斤,亩产值超过1万元。除了葡萄喜获丰收外,该社区其他林果也纷纷进入了收获期,蓝莓三年种植期,今年已有1000多棵开始结果,将在明年6月份全面上市……
农业结构调整也解放出了农村部分劳动力,让他们跳出了土地,参与到其他生产经营活动中。农户老张家里的4亩地流转给了葡萄园后,他在社区厂里找了份保安工作,每年不仅能拿到土地流转费,还能领到15000元的工资,老李的增收路越走越宽了。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南京江宁区发改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