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榆县石桥镇开出农业致富之花

来源: 时间:2013-09-06 点击数:

    一个传统农业镇,短短一年多里,涌现出石桥苹果、山涧春茶、龟山山药、连润禽蛋、曹五草莓等10余个特色品牌,近百个特色小农场。原因何在?在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中,赣榆县石桥镇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打破一家一户的种植模式,因地制宜,引导种养殖大户发展特色小型农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摸索出一条发展现代农业的新路径。
  石桥镇位于赣榆县东北部,是典型的农业镇。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民选择外出务工,原有的一家一户土地经营模式遇到瓶颈,如土地闲置、管理粗放、农产品安全难保障、科学化管理难实现等问题。"农业产业要走高效生态之路,离不开大量的投入和高水平的经营管理,这些是一家一户无法解决的。"石桥镇党委书记王维锡介绍说,全镇从去年开始推行新一轮农业改革方案,鼓励农民通过转包、出租、转让、互换、股份合作等方式,把零散责任田向种养专业大户、优势产业集中,规模从几十亩到数百亩不等,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和集约化发展。
  特色农场发展之初并非一帆风顺。龙头村第一次流转了900亩土地,涉及200多户,签了承包合同、付了租金,个别农户仍心存顾虑。土地流转后,村民有的外出务工,有的进农场工作,收入明显增加。村民刘延好告诉笔者,两亩责任田承包给农场,每亩年租金600元,农场打工每月2400元,收入翻了好几番。尝到了甜头,加上方式灵活多样,许多村子的土地流转工作顺利推开。到目前,全镇已流转土地近4000亩,一批懂科技、会管理的现代农民成为农场主。
  发展生态高效农业赚"绿色"钱。笔者在草莓农场看到,数十名农场工人忙着采摘成熟的草莓。"种地要出高效益必须发展现代农业,绿色、环保、无公害是关键。"农场主曹家法颇有心得,通过土地流转,他建了100个日光温室大棚,几十个果蔬新品种倍受采购商青睐,每天毛收入近万元。这是全镇特色小农场发展的一个缩影。目前,石桥镇已建成市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完善基础设施,增强农场开发后劲。依托204国道和境内10多个水库,镇里加快水利设施和电网建设,打通100里的外环路,改善农场发展条件。王维锡介绍说,去年还启动了芦山、龟山万亩丘陵地综合开发项目,沿线规划调整数千亩土地,吸引一批种养殖户因地制宜,发展黑松、林果、茶园、苗圃等特色农场,促进生态恢复和致富增收。
  "以集约化经营农业、企业化组织农民和品牌化发展特色产业,正是按工业化理念发展现代农业的有益实践。"市农业部门充分肯定石桥镇的做法。目前,县政府还将出台政策扶持各镇发展科技小农场,推动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连云港市发改委)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