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绘制江宁美丽乡村新图景
江宁区都市生态休闲农业"五朵金花"的竞相绽放,为美丽乡村建设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一份江宁样本。这其中,如何依托乡村原有自然禀赋和生态资源,在扮靓乡村环境的同时拓展发展空间?江宁在实践之路上探索出这样的答案--在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加快农民增收步伐的同时,因地制宜开展环境治理和村庄整治,充分挖掘乡村人文底蕴,在留住乡村美景的同时,让农业与农村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田园风光魅力再现
竹海深处的石塘人家,青砖黛瓦的古朴民宅掩映在群山之中,游人漫步其中领略美丽乡村的风采。可在几年前,交通闭塞的石塘村还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小山村,"村里拥有竹海美景,却因交通不便不被人知。现在这些山水资源,经过简单'梳妆打扮',很受城里市民和游客的欢迎。"石塘村王允和老人说,过去石塘村谁都没有意识到,经过环境整治,成片的竹林田园和自然山水会变为一笔宝贵的财富。
2011年9月,石塘人家被列为全区5个都市生态休闲农业示范村,实施特色村改造。得知家乡要挖掘竹海和十大古景等旅游资源,自家房屋也将改造成徽派建筑,不少村民都觉得这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当年,石塘村就实现了大变样,原生态的山水与村庄的田园风光让当地成为南京乡村游的首选地。
闺中美景风光"出阁"
登桃花山品天阙茶,近可融入花丛林海,远可观牛首唐塔;驻足荷塘漫步湿地,放飞心情,回归自然;牛首山脚的世凹桃源,游客们被眼前山、水、民风、民俗吸引,频频按下手中的快门。我区丰富的山水资源、条件良好农业基础设施,星罗棋布的古村落古民居为发展休闲农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之前大都"养在深闺人未识"。如今,"金花村"根据各村文化、旅游和生态资源,打出了"一村一品"的特色牌。
除"石塘人家"和"世凹桃源"外,"汤山七坊"深度挖掘"七坊"民间工艺,主打"农耕文化体验游";"朱门农家"依托平湖山水的生态景观,打造"淳朴田园风情游"为特色的美丽山村;"东山香樟园"则凭借秦淮河水文化和百亩香樟园,建成城郊农家乐示范村……去年底,"五朵金花"被文化部中国乡土艺术协会评为 "中国十大美丽乡村"。
土地整治拓展生态空间
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一环,结合江宁西部美丽乡村示范区的启动建设,我区土地综合整治开展得风生水起。在谷里街道,10470亩细碎的 "烧饼田、油条沟"在3年多的时间里,被整理成"田成方、渠成行、路成网"的连片高标准农田,规模化农业生产有了施展的空间,一批企业相中了这方山水,做起了现代农业的"大买卖"。
谷里现代农业园示范区内,标优美股份公司老总李西伟告诉笔者,去年他来这里考察听到街道土地综合整治的规划时,眼前一亮,第二天就签下了500亩的土地,准备研发花卉科技,繁育精品种苗。"仅今年一年,谷里就有2000亩蔬菜、900亩黄玉梨、500亩花卉、920亩果园、350亩水稻等,招商引资从来没这么火过。"街道农服中心负责人兴奋地说,今年新整好的柏树社区一期土地已经"名花有主",三大高效规模农业项目把大半个山坡装扮得绿色宜人。
"耕地得增加、农民得实惠、发展得空间、产业得集聚、生态得提升。"这正是江宁"美丽乡村"建设发展的初衷,也在"五朵金花"身上得到了印证。如今,美丽乡村的村民思想观念也在变,他们倍加珍惜环境改善带来的"红利"。"'美丽乡村'不仅面子美,里子更美。"回到家乡准备创业的谷里村民尹长青笑着说。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南京江宁区发改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