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云县为田头种养系紧"安全带"

来源: 时间:2013-09-12 点击数:

    以无公害、绿色和有机构成的"三品"品牌有效数387个,产地认证面积达 134.7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98.3%。而根据全省的发展规划,到2020年,县域为单位的"三品"基地达标率为90%。从源头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灌云县连续多年走在苏北乃至全省的前列,至今未发生一起农产品质量安全投诉举报案件,更未发生一起因农药残留而引起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作为地处苏北的农业大县,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同时,灌云县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强势促动现代农业换挡提速,一度创造出四年新增20万亩高效设施栽培的"灌云速度"。为了更好地实现"土里刨金",县乡村三级联动,铺设田间直达餐桌的"安全通道",确保地产农产品不仅卖得了,更要卖得好。
  在侍庄乡沈庄村流转200亩地种梨的果农徐永春,刚刚拿到"永春牌"翠冠梨绿色产品认证通知。"这梨是无公害产品,一下市就全被上海超市订购,批发价每斤平均比没证的贵8毛钱。"徐永春表示,栽的梨都是上有机肥,悬挂粘虫板和接电的诱虫器、驱鸟器来杀虫防害,每只梨刚成果就套袋,从来不用化肥农药,品质和口感明显区别普通梨,价格高而且不愁销。以基地为主导推行的"三品"产地和品牌认证,正在让按标生产成为徐永春们增收攀升的崭新平台。
  从2008年开始,灌云县建立总计184家农资经营企业档案信息,并实行农药集中配送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购买实名制制度。县农委等部门联合成立工作小组,根据病虫害预测情况,每年提出主推目录、品种、规格,由相关农药生产厂商提出申请,在审定合格的生产厂商中组织招标和统一配送,每年可为农户节约农药使用成本25%,构筑禁限农药入县进田的第一道防线。
  此外,该县县政府每年财政预算单独列支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经费,持续开展蔬菜水果茶叶禁限用高毒农药、"瘦肉精"、生鲜乳违禁物质等专项整治,并在去年底率先完备直达村级的管理网络和覆盖县、乡、农贸市场的质量检测体系。县升级改造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乡镇挂牌成立监管站,村设协管员,对主要蔬果生产基地、畜禽养殖场等进行例行监测,月检月报,结果在当地媒体公示,打造农产品产地"准出"的另一道制度防线。今年到目前的省例行监测过程,150个农产品样本和48个农业环境样本合格率均接近99%。
  灌云县政府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是选择部分经营主体试行推广农产品生产的"二维码"信息技术应用。以后任何地方的消费者,只要购买该县出产的农产品,就可通过其二维码追溯生产过程,安全更有保障。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连云港市发改委)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