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浦区积极创建"美丽宜居乡村"

来源: 时间:2013-09-16 点击数:

    十几年前,"矮房子、土路子、环境脏乱差"是新浦区许多农民居住环境的真实写照,城里城外尤如冰火"两重天",为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一体化,近年来,新浦区不断整合新农村建设等各项资金,借助城乡统筹,按照村庄集中化、管理社区化、设施城镇化、农民市民化的目标,搭建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平台,建设了配套现代生活服务设施,为土地流转、规模种植、发展现代农业创造了条件,提升了公共服务水平。
  如今,漫步新浦乡村,绿树成荫,一条条宽敞平整的马路直通村民家门口;黛瓦白墙的农舍像一排排小别墅伫立在绿树丛中,不少屋舍门前还停着一辆辆小轿车……一个个美丽宜居的村庄正成为美丽新浦的新景致。
  建设新农村 农民喜开颜
  金秋时节,天空湛蓝,笔者沿着宽阔的龙浦路走进浦南镇的江浦新村,一排排青砖、灰瓦、白墙的二层小楼与秀美田园风光相映成趣。
  "现在可好了,旁边才建的江浦幼儿园都开始招生了,前几天刚把孙女送去上学。"江浦村村民陈常华告诉笔者。
  据了解,作为全市首批城乡统筹示范村的江浦村,将居住空间和种植空间相结合,打造乡土特色的新社区。目前,一期近百户村民住宅房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附近超市、卫生所、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相关公共配套设施正同步推进,建成后,农村居民将能更好地享受教育、卫生、养老等公共服务资源。
  "此次城乡统筹,我们按城市标准建设,无论从环境治理、配套设施还是小区管理,都是上档次上规模的。"浦南镇党委委员、江浦村党总支书记李罗华向笔者介绍,"为加快城乡统筹工作步伐,工作中我们把村庄建设、土地利用、产业发展有机结合,把村庄布局、功能配套、基础设施统筹起来,建成中心村辐射带动周边村发展。"目前,相关配套的污水处理厂已竣工,综合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已交付使用。
  江浦村不仅景色如画,而且村民生活也"美"了起来。茶余饭后,文化广场上,秧歌舞、交谊舞、广场舞"扭"出了新社区居民的幸福新生活。
  江浦村的新变化只是新浦区生态宜居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从去年开始,新浦区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改善农村环境。工作中,该区将村庄环境整治与"三解三促"、"四促五帮"工作相结合,整合涉农资源,推动涉农资金项目向村庄环境整治倾斜。投入2000多万元改善农村环境面貌,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着力打造设施齐全、功能齐备、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生态宜居环境。截至目前,该区农村四旁植树67.7万株,疏浚大型河道17条,村庄河塘75个,改厕1500多处,27个村通过省级村庄环境考核验收,新建省级绿化示范村5个,26个村通过省级环境整洁村、1个村通过省级三星康居示范村考核验收。
  发展现代园 致富千万家
  在浦南镇现代农业园区,白色现代化农业大棚一座连着一座,一眼望不到边。村民杨一元介绍,今年他们家4个智能化蔬菜大棚共种植5亩蔬菜,年产量约30吨,收入6至7万元,像杨一元家一样,不少农户通过园区示范,纷纷发展蔬菜、水果、水产、家禽等经济效益高的种养业,走上增收致富路。在花果山街道飞泉村,65岁的农民张浩春承包了45亩荒山,经过多年经营,这片荒山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致富山"。在草舍村,西红柿种植示范园的种植户已发展至1000多户,种植面积达10000亩,成为苏北最大的西红柿生产基地。
  近年来,新浦区按照打造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都市型特色农业,推进土地流转与集约化经营,通过整合农业、农开、水利等项目资金,大力建设新浦现代农业园区,建成集办公、培训、展示、农资供应、物流配送、信息中心等于一体的园区服务中心、蔬菜冷冻保鲜库、蔬菜育苗中心、交易市场等配套设施,建成核心区3.64万亩,重点发展果蔬、西红柿、泥鳅、花卉苗木四个特色产业,打造万亩蔬菜长廊和万亩养殖基地,让群众增收致富。
  此外,该区积极推进"政府+企业+协会"运作模式,通过发挥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管和政策导向作用,形成从产业的区域性规划和布局、产业政策的落实、科技信息的收集和有效利用及人才技术一条龙服务,踏踏实实地讲给农民听,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以基地为中心,每个村为培训点建立起镇、村、社区教育培训网络,按季节、分重点、分品种到各村分点进行培训,真正让农民学到了技术,增加了收入。目前,新浦区已形成蔬菜一村一品示范村17个,设施蔬菜年播种面积5.8万亩,带动周边近3.5万户进行蔬菜种植,草舍西红柿等32个无公害产品通过认证,18个农产品获得省市级以上知名品牌,年产值超8亿元,产品远销日本、上海、西安、东北、常州及本地批发市场。
  拓展乡村游 打造新名片
  "趁着天气好,我们就到这里来品尝梨子了。"来自城区的一位市民一边摘梨子一边高兴地说,开车带着家人来南城游玩,不仅可以亲自摘葡萄、梨子,还可以观赏乡村美景,吃地道的农家菜,太惬意了。
  不仅南城的葡萄、梨子、黑番茄吸引城市居民以及周边游客,浦南、花果山也同样受到青睐。"2011年举办的第一届西红柿采摘节,一下子吸引了大批市民前来采摘游玩,让我们看到了节庆活动对乡村旅游的带动作用。"区农水局相关负责人十分自豪地说,之后每年都举办采摘节,带火了乡村旅游。
  谈及乡村旅游带来的实惠,浦南镇的种植大户王健说,旅游搞起来之后,前来采摘游玩的游客一年比一年多,根本不愁销路,农民腰包自然也鼓起来了。现在他还流转了100多亩地建设家庭农场,专门用于发展旅游采摘观光游。而像王健家这样,集休闲、观赏、体验于一体的家庭农场已登记注册近30家,乡村旅游成了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帮助农民增收的法宝。
  "乡村旅游的兴旺不仅让农民增收,更促进了城乡协调发展。"区农水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搭建旅游产业平台,有效地促进城乡人文、经济等资源的相互流动、相互融合,加快农村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连云港市发改委)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