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四个注重实现太湖之滨小渔村的蜕变之路
在不久前举办的第二届江苏省"最美乡村"评比中,武进区雪堰镇太滆村成为武进区唯一的候选村。是什么让太滆村这个曾因经济结构单一而贫困的小渔村转变成如今经济结构多样,"渔"文化氛围浓郁,村容整洁优美,村民安居乐业的最美乡村的呢?
一、注重经济结构转变
太滆村位于武进区雪堰镇南端,南衔太湖,西踞虎头山,湖中焦山岛亦在其辖下。历史上,太滆村曾是个贫穷落后的小渔村,知悉太滆村的人对它的印象无过是太湖畔一片荒滩芦荡。这与当时太滆村经济结构单一、过分依赖渔业紧密相关。渔民生产生活都在湖中、岛上进行,沿岸没有工业,更没有三产,渔民生活一度贫困。
2000年撤乡建村之后,太滆村逐渐转变了传统单一的经济结构,渔民纷纷"洗脚上岸",开始发展多种经营。近年来,更加便捷的交通条件使太滆村的区位优势凸现--太滆西与太湖湾旅游度假区接壤,东南则与无锡国家旅游度假区紧密相连。灵山大佛、环球动漫嬉戏谷、中华孝道园等景区的旺盛人气和强大的辐射效应给太滆村的餐饮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契机。
太滆村围绕"渔"字,大做文章。如今,太滆村成为五湖四海的食客品尝湖鲜的上佳选择。太滆村书记单小兵告诉记者,现在游客不论是去灵山大佛、竺山湖还是环球动漫嬉戏谷等游览,聚会、吃饭都会选择到太滆村来,因为这里不仅能保证菜品的新鲜可口,价格上相比无锡也更加"亲民"。
2012年,太滆村的三产服务业总收入达到3900万元,成为太滆村崛起的关键。而作为发展的根本,太滆村近年也下大力气推动渔业经济"更上一层楼"。2012年,太滆村建成了太湖湾避风港和水产品交易市场,两者相隔不过数十米,往来交通便捷。港口能容纳船只600条,成为太滆村渔业发展的基础。每年9月太湖开捕期间,太湖湾避风港和水产品交易市场更是车船不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梅鲚鱼、昂公、青虾、银鱼、白鱼等各种水产品应有尽有,供各地客商挑选。2012年,太滆村渔业收入达9680余万元,占到全村经济总收入的一半以上。
二、注重"渔文化"的传承
太滆村是常州目前唯一的渔业村。独特的"渔文化"是太滆村又一鲜明特色,它作为太滆人千百年来的传统得以传承,并在新时期不断创新与发展。
《太滆渔歌》是"渔文化"传承的载体之一。它曾是太湖湾和滆湖一带渔民们世代传唱的旋律。因为历史原因,这种涵盖"船歌"、"号子"、对口"盘歌"等不同种类的原生态艺术形式曾一度没落,濒临失传。近年来,通过老渔民的口述回忆,《太滆渔歌》得以在半个世纪之后重现在世人面前。
2011年以来,太滆村按照"原地不动,穿衣戴帽"的原则,投资3000余万元建起了太滆饮食一条街。街道放宽了,主要道路实现了硬化,宾馆、停车场等配套设施也逐步得到晚上,太滆饮食一条街的餐饮、住宿接待能力得到了质的提升。作为饮食一条街的主体,二十多家各具特色的湖鲜饭店分列在800多米长的街道两旁,它们被统一改造成徽式建筑风格:粉墙黛瓦,木门镂窗。一切仿佛回到了旧时的渔村模样。
太滆村的街道上充满各种"渔"元素。除去专营湖鲜的饭店酒楼,街上还有渔具店、水产品批发店,与"渔"相关的店铺可以说俯拾皆是。街边的池塘里,一艘画舫即将装修完工,准备迎接四方游客。
三、注重村容环境提升
太滆村在发展经济时坚持"环境先行"。"过去太滆村的环境并不尽如人意。靠近太湖的地方有大片的芦荡荒滩,因其卑湿,一到夏季那里便成了蛇虫鼠蚁繁衍的温床。"太滆村的老书记单金林回忆说。2007年,太滆村对芦苇滩进行了治理,村民在整治之后自发建设了小花园。如今,太滆村的绿化覆盖率近七成。绿色植物的净化加上太湖水汽的滋养让整个村子空气清新怡人。
村民李锦茂的船菜曾在太湖周边名噪一时,但船餐馆污水直排却破坏了太湖水环境。他对此深有感触:"当年天一热,船的周围就会有异味,既污染环境,又影响生意。"对此,太滆村治理了太湖中经营特色湖鲜的船只,防止餐饮垃圾进入太湖,还拆掉了围网,整治了鱼簖、渔船,让太湖水质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此外,太滆村还建立了污水提升泵站,主要收集太滆餐饮一条街二十多家饭店排放的污水,每天的处理能力达到2500吨。
太滆村人从这些治污的举措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村容整洁,村民们不必忍受夏天生活污水的恶臭味;污水不再流入太湖,水质改善,避免了蓝藻危机再次爆发;太湖鱼虾生长环境改善明显,近年来水产品产量稳定,渔民们的收益有了保证。整洁的村容村貌、优美的人居环境成为了太滆村的一张名片,吸引着天南地北的游客到此品尝美食、放松休闲。
四、注重民生状况改善
随着太滆村渔业、三产服务业的发展,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12年,太滆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9000多元,较2011年上涨了16%。太滆村老书记单金林说,"我们的发展不仅要让村民更加富有,还要让村民生活更加幸福。"
规范的村级制度管理体系建立起来了,村民们的意见可以及时向村总支反映;太滆村的综合服务中心内,村民可以享受到"一站式"服务,涉及养老保险,农村医疗保险,水电费缴纳等方面的问题在这里都能得到妥善解决。
村民图书室、中老年活动中心、文化健身广场等相继建成,村民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不再单调乏味。从此,广场上经常能见到妇女秧歌队扭动起欢快的旋律;碧波里时常会有太滆龙舟队挥橹弄桨、激扬青春的身影。而不久之后,新建的太滆村室内多功能活动中心将正式投入使用,村民的业余生活将会有更丰富的选择。
在太滆村,既能听见达达的汽笛,汩汩的涛声,看到往来不绝的渔船,慕名而来的食客,也能感受它远离市井的宁静,水汽氤氲的神秘。
太滆村1.2平方公里的面积不能算不广大,但方寸间却凝聚着这里的村民上岸营生的魄力和勤劳务实的实干精神。太滆村3000多的总人口更说不上人力丰富,但村民几年时间就把充斥蚊虫的芦荡变成了花园,把湖湾变成了良港,把村子建设成一个卫生村、康居村,建成周边市民们享用太湖馈赠的胜地。"最美乡村",实至名归。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发改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