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都:高端引领提速助推新型城镇化

来源: 时间:2013-09-22 点击数:

    今年3月26日,盐城市委书记朱克江到盐都调研,要求盐都坚持高起点定位、高品质建设,在城乡统筹、产业转型、生态文明建设中作好示范。作为大市区的重要板块,盐都区近年来坚持“双新”引领,牢固确立融合发展理念,以产业为基础、民生为根本、服务为保障、生态为底色,提速推进新型城镇化。

  坚持高端引领,做强全域城镇化龙头。转型发展是大势所在,高端发展是盐都的不懈追求。今年以来,盐都区以“三区两地”作为转型发展的主抓手,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定位、高质量推进,使抓发展的着力点更准,发展的成效更高。

  新区、高新区、潘黄街道作为盐都城市区的核心板块和牵引城镇化进程的龙头,始终以“产城融合、产城一体”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坚持城市建设与产业支撑并重、功能配套与生态环境齐抓,致力建设一个不同于城南、区别于城东、品位和内涵比肩发达地区的现代化高端新城。

  大冈、郭猛、龙冈、张庄4个城郊镇(街道)作为盐都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战场,牢固确立融合发展的理念,以建好一个新镇区、一个新园区、一个新社区为工作目标,致力建成精品小镇,争取在全市卫星镇建设上做出示范。

  盐都区立足中心集镇,以“小农场、新社区”为抓手,重点打造双新大道城乡统筹示范片,学习和借鉴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加大资源要素的整合力度,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种源农业、观光农业和生态农业,在农业高端发展中做好示范。

  放大产业优势,夯实城镇化建设基础。产业发展,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基础和支撑。一直以来,盐都区以项目为核心,以产业为支撑,按照“一带、四节点、六基地”的空间布局要求,加快由“线”向“片”拓展,推进城乡统筹示范片建设,致力打造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产城融合、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现实样本。

  盐都以创建国家级高新区为契机,以产城融合为抓手,推动装备制造业向高端攀升,现代服务业向高技术拓展,传统服务业向高品质转型,同时带动社区服务等相关产业发展,不断拓展城市吸纳劳动力的空间。以6个特色园区和7个共建园区为载体,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速打造传统特色产业基地。以台创园和七星农场为重点,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加速推进大纵湖旅游度假区建设,以“见水透绿的生态、以水为魂的景区、临水而居的古宅”为主题定位,重抓“一个重点”,即东晋古城;“五大项目”,即环湖大道及绿化、污水处理厂、景区疗养院、高档住宅区、度假宾馆,培育水与人共生文化,彰显水与绿交融特色。

  牢记民生根本,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民生为本,是转型跨越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城镇化的根本目标。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公共服务均等化带来的实惠,就能使新型城镇和农村社区成为农村居民“进得来”、“留得下”、“有尊严”的发展新平台。

  近年来,盐都区始终坚持以民生为本,将统筹城乡发展作为构建全区跨越发展新优势的重要举措之一,围绕产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的要求,坚持规划引领,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社保、社会管理等“六个一体化”,重点突破双新大道城乡统筹示范片建设,重抓“12+1”项目快速实施,加快实现区域供水、农村公交、医保接转、优质教育、环境综合整治、关爱弱势群体、养老服务和网格管理等“八个全覆盖”,全面构建一张城乡接轨、均等普惠的民生保障网。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全区职工养老保险与新农保无缝对接,并实现了居家养老工作站建设的村居全覆盖。教育均衡化水平较高,全区拥有市一中、龙冈中学、时杨中学、大冈中学等4所星级高中。为了更好地健全医疗救助制度,该区设立了700万元的大病保障专项基金,并实行区内就诊免收挂号费制度。全区新农合人均筹资380元,筹资标准年增幅达30%以上,全市第一,苏北领先。

  城镇化一头连着工业现代化、一头连着农业现代化。而推进新型城镇化,既是保持盐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引擎,又是建设“创业、宜居、水绿特色的现代化新城区和富庶、文明、田园秀美的城镇化新农村”的有效途径之一。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盐城市发改委)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