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榆县农开项目区土地流转调查分析
为深入了解农开项目区土地流转现状,探索土地流转新机制,优化配置土地资源,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实现农民增收,现就赣榆县农村土地流转及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情况进行了调查和摸底分拆。
一、现状与特点
近年来,赣榆县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和产业化试点项目区积极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效规模农业,实行规模经营。在加快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过程中,积极引导农民进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既保障了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又解决了规模经营土地问题。
累计规模经营土地面积6万亩,经营单位315个,其中:土地租赁型的5.7万亩,农民合作型的0.3亩。在规模经营的6外亩土地中,从事种植业3.4万亩亩,从事林业1.6万亩亩,从事水产养殖业0.6万亩,从事畜牧业0.4万亩。赣榆县农村土地流转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以行政推动为契机。各镇的土地流转主要是在政府的行政推动和引导下进行,由政府出面协调,将土地集中流转出,实行规模经营,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各镇为推动农村土地流转,根据县要求,积极依托镇农经中心成立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目前已有城西、石桥等10个镇成立了镇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
二是以委托流转为主要形式。各镇集中流转的土地,大多采用委托流转的方式进行,即农户与村民委员会签订委托流转协议,农户将其承包地委托村民委员会进行转包或者出租。石桥镇、城西镇等镇就采用这种流转方式。
三是以有偿流转为方向。无论是农户间自发流转,还是政府引导流转,都是以有偿为前提,流转价格高低,视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确定,每亩从三四百元到七八百元不等,最高每亩达到1000元。农户间的流转每亩在400元以内,镇村组织协调流转的每亩在600元以上。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1、认识不到位。部分农民有抵触情绪,怕失去土地而不愿流转。个别地方的基层干部对土地流转工作认识不强,缺乏主动性,存在应付了事的思想,致使这项工作难以扎实推进。
2、干群互信度不高。有的村干群矛盾紧张,群众对村干部不信任,有些农民认为土地流转是村干部借机抽回土地的手段,反对流转。还存在个别农户与村干部有矛盾,故意阻碍土地流转工作,不将自己的承包地转出。
3、流转存在盲目性。一些地方为完成上级下达的土地流转任务,盲目地进行土地流转,土地流出后,没有项目实施或找不到项目承包者,致使土地闲置。
4、资金不足。流转出的土地实行规模种植,必须加大对这部分土地上的路、桥、渠等基础设施的投入,由于所需建设配套资金较大,各镇财政又较紧张,难以正常进行,影响整体进程。
5、农民的土地流转收益难以得到保障。由于经济增长和物价因素,粮食价格逐年提高,国家的惠农政策越来越多,农户收益不断提高,如果比较效益下降,甚至流转价差为负,就会导致农户思想波动。一些承包公司或大户的承包费是否能及时到位也是未知数,农民的土地流转收益就难以得到保障。还有个别地方的村干部有抵顶农户应缴费用的想法。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农民长远的土地流转收益难以得到保障。
三、对策及措施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一是应该将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列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并将土地流转工作列入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二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和干部的思想意识,使农民和干部认识到实行农村土地流转的好处,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实行农村土地流转,进行规模经营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利国利民的重要举措。
2、依托项目进行农村土地流转。采用先有项目带动、再有政府引导的方式,先确定发展项目,再根据项目需要进行土地流转,实行规模经营。农民的土地流转款项主要由项目投资者承担,县、镇财政根据情况可以适当补助。
3、规范土地流转行为。要进一步明确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的职能责任,赋予工作权力,给予必要的财力支持,做到"有人管事","有钱理事";成立镇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搭建服务平台,积极开展土地流转咨询、登记、变更等服务;逐步建立规范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采用统一格式的文书档案资料,严格执行土地流转程序,加强流转过程管理,查处违法流转行为。
4、加大社会化服务发展步伐。一是加快公益性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是在水利、道路等公益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上,加大政府投入力度,为经营户提供必要的服务和条件。二是积极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规模经营提供发展动力,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三是扶持为规模经营提供产供销各环节服务的专业户和经营公司的发展,提高服务水平。
5、完善配套政策。土地规模经营的发展,改变了原有的经营组织形式,相对于目前以适应农户家庭经营为主的法律政策和管理规范,都存在一些"空白点",需要进一步配套完善。如财政支农的实施方式和扶持对象、农业资源的使用管理方式,以及农业保险等,都提出了强烈的改革要求。应从主动适应、积极支持的角度,对现行政策和管理方式作适当的调整,以促进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快速健康发展。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连云港市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