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市农业综合开发助推现代农业发展
建设高标准田、改造中低产田,对产业化项目进行贴息,一系列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发展。近日,常熟市2012年度5个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通过省级验收。这5个项目总投资达3768.95万元,其中争取中央、省级财政资金3016.75万元。
■建设高标准田
最近一段时间,常熟梅李镇寨角村的白龙潭泵站正为周边350多亩水稻灌浆上水。与2012年度梅李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之前相比,现在的情况可谓大不相同。泵站管理员费保兴告诉记者,过去这么大的区域需要5个泵站一起工作,而且特别浪费水。通过改造,现在整个区域只需要一个泵站、一名工作人员就能完成灌水,而且用水比原来节约40%。过去上一次水一天一夜也完成不了,如今他一个人5小时不到就能完成,排水时间也缩短到了半小时左右。田旱了能及时上水,涝了能快速排水,提起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老费连声说好:“控制好了水,产量起码能增加一成。”
梅李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自去年4月份开始实施,涉及寨角村和珍南村的1万亩农田,总投资达1320.69万元。项目通过新建沟渠、桥梁、涵洞以及机耕路,将以前零星分散的小块农田、边角闲散地变成了一块块标准化的方格田。在基础设施得到完善的基础上,通过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同时在种植上推广良种和新技术,增强农作物自身抗逆和抗病性,减少农药使用量,从而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与梅李镇一样,虞山镇也投资1321.26万元,在中泾村、小义村、翻身村、五新村、蜂蚁村、东联村完成了1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
■改造中低产田
常熟古里镇苏家尖村村办农场的水稻长势喜人。镇农服中心党支部书记介绍,此前这里的田块由于土质比较差、地块不平整、沟系配套不到位等原因,亩产量只有400公斤至450公斤。去年,这里开始实施中低产田改造。通过平整土地、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沟系,同时配套实施农业科技项目,产量一下子得到了提升,项目核心区亩产增加了150公斤,达到550公斤至600公斤。
同样发生变化的,还有实施项目的下甲村。下甲村是古里镇重要的制种基地,过去也因为是中低产田,产量受到了影响。改造后,基地的亩产量也增加了20%,为增加优质种源奠定了基础。
项目实施期间,古里镇共投资944.07万元,完成了下甲村、高长村、苏家尖村共计1万亩的中低产田改造,新建灌溉站13座、拦河坝1座、衬砌渠道28.52公里、配套窨井41只、过路管涵49座、桥涵5座,还新建机耕路10.87公里、硬质路1.59公里。
■贴息助推发展
在2012年度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常熟金成油脂有限公司实施的3万吨油菜籽加工收购生产原料流动资金贷款贴息项目获得了中央财政贴息资金98万元,江苏田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实施的8000吨稻米加工收购生产原料流动资金贷款贴息项目获得省级财政贴息资金40万元。
常熟金成油脂有限公司收购常熟及周边地区农户种植的油菜籽,因为交易对象是农户,所以在交易过程中都是现金收购,不打欠条。因此,企业在收购期间需要大量的流动资金,如果通过贷款解决资金来源,企业就会面临一大笔利息支出。“贴息项目大大减轻了我们的负担,这对我们也是一种鼓励,让我们发展起来更加有信心,同时也能更好地维护农户的利益。”金成油脂公司副总经理如此评价项目贴息带来的好处。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苏州市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