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云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凸显"四大效益"
2012年以来,灌云县通过创新工作机制,规范项目管理,严格立项监管,强化资金监督,使该县农发项目凸显出四大效益:
一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产品生产能力。2012-2013年度,灌云县累计投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8230.15万元,改造中低产田4.2.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3.1万亩。通过运用水利综合措施,新建了一批水源工程,建成了高标准、高质量的干支渠及田间渠道,配套完善了各种渠系建筑物,提高了项目区的水资源利用率;通过运用农业综合措施,改善了土壤质量,保护和增加了宜农耕地;通过修建田间机耕道和村组公路,方便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使农业机械化作业率大大提高。新增灌溉面积2.3万亩,改善灌溉面积4.1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15万亩,年节约水量332万立方米;新增粮食生产能力725万公斤,新增农业产值4563.92万元,直接受益农民年纯收入总额增加865.56万元。
二是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提升了农业整体效益。建立和完善产业化经营项目库和专家评审库,并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工作思路,加强优势产业基地建设,推进农产品深加工,形成了一系列特色农产业品牌。同时,通过实施产业化项目,项目区种植结构由项目实施前的单一粮作向粮作、经作、果蔬等相结合的多元结构转变,延伸了农业主导产业链条,提升了产业化水平,推进了农业化进程,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年加工转化农产品2000万公斤,年新增农产品批发交易量1000万公斤,年新增总产值32934.74万元、增加值7428.79万元,年新增利税3272.61万元。
三是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推进了现代农业发展。在土地治理过程中,重点采取渠道衬砌、防加渗固等工程措施,努力提高灌溉水利用率。积极支持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努力推广农业机械作业,推广良种,改良土壤,培训农民,不断提高农民的科学种养能力和水平。培训农民12420人次,科技示范推广2.59万亩。切实加大对农业科技大户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科技大户对广大农民的示范带动作用,坚持农科教相结合,增强农业科技推广服务能力,努力把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建成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并充分发挥了其引导、带动和辐射作用,推动了项目区新科技的推广和产业结构的转型。
四是有效增加农民收益,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农发项目实施过程中,重点解决农田灌排工程配套,同时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公益性建设内容和功能性建设内容有机结合,有效改善了村容村貌,方便了农村群众的日常生活,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连云港市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