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盱眙"舒展美丽画卷
11月份,被喻为"世纪彗星"的C/2012 S1彗星将近距离掠过地球,亮如月亮。"盱眙县铁山寺境内的紫金山天文台专家姚进生说,许多天文爱好者届时将来观赏,为何选中这里?正是因为该地优良空气质量带来的透澈天空,这只是"生态盱眙"的一个小场景。
10月中旬,盱眙县通过省级生态县创建初验。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森说,盱眙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350天以上,先后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县、污染源普查先进集体等30多项生态殊荣,全县城市绿化率49.93%、森林覆盖率28.3%,成为江苏"最绿"的县。全县19个乡镇有6个国家级生态乡镇、13个省级生态乡镇。
笔者近日来到盱城镇东大沟,72岁的张万辉正在散步,他指着新建的生态长廊说,"这里以前是一条臭水沟,去年县里进行清淤,用整浇水泥密封,你看这上面有游园、小路、绿化,我每天都到这里来晨练。"
东大沟是盱眙县近年来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一个缩影。早在2008年,盱眙县就在苏北地区率先实现"组保洁、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垃圾收运体系。目前,已建设污水管网216公里、压缩式垃圾中转站26座,改厕12.9万座,秸秆综合利用率95%以上。"做饭有沼气、洗澡有太阳能、出门有水泥路、垃圾有人专门拖。庄稼秸杆既可以卖,也可以放沼气池,两不耽误。"河桥镇莲湖村的杨兆航和杨兆明兄弟说。
生态优先,超前规避"成长烦恼"。2006年,盱眙县请省环科院编制了《生态县建设规划》,2012年又进行修编。8年来,关停并转了5家化工企业,关闭了6个立窑,同时6家企业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10家企业实现清洁生产。全县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总面积达96万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88%。德芳有机农场、中澳葡萄酒庄园、玉皇山种植园、月亮山生态园等龙头园区可尽享农业生态观光。盱眙县去年率先在全国实施城乡特色空间提升规划,提出打造全县"大景区",统筹"山、水、田、林、路、景、业"七大元素,彰显"山湖一线牵,平水居两边"特色。
和城乡生态环境一起变美的,还有盱眙产业经济,尤其以环境友好的"两新一高"产业最为典型。凹土新材料、风光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业成长性极强。凹土主要产品全国市场占有率达75%、全球市场占有率达48%,成为全省凹土新材料高技术特色产业基地;新能源产业从无到有,风力发电、光伏发电齐头并进,去年实现开票销售15亿元;钢管轴承产业产销效占全县规模工业的1/5,成为江苏新兴轴承之都。
"国庆期间,铁山寺、第一山、明祖陵游客接待量位居淮安景区前三甲,共接待游客75.53万人次。"县旅游局局长杨军说,预计盱眙县全年旅游总收入将突破10亿元。今年4月底,第四届江苏乡村旅游节在盱眙县举行,"乡村让城市更向往、盱眙让休闲更有味"成为共识。国庆前夕,县政府集中为27家农庄授"星级"奖牌。千亩以上荒山开发经营户已有100多户。盱眙县目前已建成县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160个,总面积近20万亩,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4来自生态农业。龙虾产业养殖面积超20万亩,交易额突破20亿元,从业人员近20万人。好山、好水、好生态,正在释放更多的"溢出效应"。
绿色是盱眙"版图"的底色。"为增绿,县里开展了'美化本底、绿化家园'行动,让荒山披绿、河湖映绿、道路拓绿、庄台增绿、建馆展绿、开门见绿。"县农委副主任钟长胜说,盱眙县是全省林业大县,绿化率达96.7%,有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面积39.5万亩,建成绿色示范村56个,已连续6年被评为全省植树造林先进县。盱眙县还在高速公路出入口、城乡结合部等重要节点,偏远落后乡村、荒山、河滩等,实施景观绿化改造。城乡规划引领项目25个、完善功能项目19个、提升品位类项目25个、优化配套类项目26个……2013年全县城乡形象提升工程有着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盱眙发展,最大的王牌是生态。山在城中立,水在城边绕,人在绿中游。3大片区、7彩控制线、17个专项规划、18个控规论证、"1核7点多廓",让盱眙城乡新形象以"数码"式清晰展示,显山露水的"生态画卷"正尽情舒展。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淮安盱眙县发改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