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让农户告别镰刀时代

来源: 时间:2013-11-01 点击数:

    “面朝黄土背朝天,弯腰曲臂几千年”,是过去农民几千年传统种植水稻的方式。
    金秋十月,正是水稻收获的时节。如今,在金灿灿、稻香四溢的田野里,少了农民挥舞镰万割稻子的身影。
    日前,记者在盱眙县马坝镇塘坝村的新久家庭农场里看见,一台台收割机已成为“收稻战场”上的主角,而农场主刘新久却成了悠闲的“看客”。
    一大早,刘新久踏着晨露,戴着草帽悠闲地站在稻田边看着稻田里正在忙碌的“大家伙”,只见不远处的田野里,7台收割机在稻田里来回穿梭。收割机所到之处,只见金灿灿的稻谷哗哗地流入仓斗中,稻草则被绞碎到收割机尾部流入稻田。割稻、脱粒、稻谷进仓一气呵成,随后将收割机仓内的稻谷卸到路边的货车里,直接装车、销售。
    已从事农业生产工作20多年的刘新久,说起现在和过去水稻抢收时的情景感概万千。他告诉记者:“过去收稻子,全靠人力。农忙时,家家户户全动员,先用镰刀割,然后用小平车拖到稻谷场上,再用拖拉机来回碾压,把稻子从稻秆上压下来,一场的稻谷要来来回回压半天。一家几亩地,要全家忙上一星期左右。”
    收割程序繁琐、消耗人力、物力、时间,是传统收割方式的最大弊端。
    如今,在新农村建设大潮下,农业机械化发展迅猛。
    对于承包大户、新久家庭农场主刘新久来说,农业机械化发展成果让他在收获的季节变得悠闲起来。“我承包了马坝镇塘坝村2个组的1200亩田,从插秧到收割全部采用机械化作业,既省钱、又省心、省力,1200亩水稻一个星期左右就能收割结束。”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由于现在很多农村青壮年都选择进城务工,农村留守人员大多数以妇女、儿童、老人为主,种田劳动力大幅减少。
    马坝镇塘坝村党总支书记徐颖告诉记者,“我们村有1200多人,每年大概有600~700人外出务工,留下来的都是妇女、儿童还有老人。现在虽然劳动力少了,但由于农业机械化的普及,所以村里的粮食产量一直都没下滑。”
    据盱眙县农机局领导介绍,盱眙在2010年提出用3年时间实现水稻种植机械化目标,3年来,盱眙共举办71期技术培训班,培训种田大户、技术能手、农机大户以及其他人员11399人次。
    目前,盱眙插秧机拥有量达到3665台,拥有育秧流水线18条。今年全县水稻机械化种植面积74.6万亩,机械化种植水平达到85.9%,全县80%乡镇、村实现整体推进;夏季秸秆还田面积48.2万亩,还田率60%。就在不久前,省水稻种植机械化县考核专家组宣布:“2013年盱眙县基本实现了水稻种植机械化”。盱眙的50万农民兄弟彻底告别了弯腰割禾的镰刀时代。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淮安盱眙县发改局)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