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今年以来,武进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根据省、市统一部署,坚持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双化”并行战略,全力开拓武进科学发展新局面,奋力争创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新亮点。
1、城乡规划优化完善。武进坚持把科学规划作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前提,积极推进“三集中”进程,城乡发展空间得到全面拓展。中心城区集聚作用更加凸显,一大批现代商贸设施建成运营,16.6公里城市核心区基本建成,至去年底全区城市化率达到56%。现代小城镇建设加速推进,各镇“十个一”工程和小城镇综合体建设基本完成,所有镇均创成了全国环境优美镇,横林、洛阳等7个镇创成国家卫生镇。新农村建设再创佳绩,9个村被评为“江苏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村”。全区以中心城区为引领、重点镇为支撑、特色镇为优势、中心村为节点的新型城乡空间布局初步形成。
2、发展活力显著增强。始终坚持“敢闯敢试、先行先试、边干边试”的工作方针,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大胆地干,不断干出特色,干出成绩,干出经验,今年以来先后出台10多个政策性文件,进一步健全了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制度框架。在产业发展上,我区建立完善“区镇、镇村共建”、“区中园”、“区外园”等发展机制,有效整合、优化配置发展资源,引导各镇、开发区共同谋划发展,使城乡产业布局更加优化;在小城镇建设上,我区积极创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机制,创新城镇管理模式,增强小城镇发展活力,嘉泽镇、前黄镇被列为第三批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镇;在城乡统筹上,我区积极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金融体系创新等七大项改革试点,发布首个县级城乡一体化监测指标体系;在工作机制上,健全主导在区、主抓在镇、主动在村、主体在民的“四为主”推进工作机制,通过开展 “城乡共建光彩行动”等活动,筹集共建资金7亿元,探索出了一条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的正确道路。
3、公共服务配置均衡。坚持把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标志,作为全区人民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的基本要求,着力构建“五网三圈”:区域供水网。投入4.9亿元,完成13万农户供水管网的改造,真正实现全区自来水同城、同网、同质、同价。污水处理网。先后建成并投运16座污水处理厂,乡镇污水处理实现全覆盖。垃圾收集网。按照“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的模式,加快垃圾集中处理步伐,全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天然气管网。累计铺设各类天然气管线近2000公里,基本实现村村管线通达,现有城乡用户30多万户。公共交通网。投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73亿元,新增公路里程608公里,修建农桥334座,实现了“村村通公交”。“城镇社区15分钟、农村社区2公里公共服务圈,村(社区)15分钟健康卫生服务圈,村(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三大服务圈初步形成,城乡公共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城乡一体、惠及全民的公共服务网络不断完善。
4、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坚持环保优先发展战略,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科学指引武进实现由“环境换取增长”到“环境优化增长”的战略性转变。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创成国家级生态镇8个,今年上半年新增绿化面积1.56万亩,286个治太重点工程项目完成59%,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功能区环境噪声达标率均为100%。“美丽乡村”建设行动全面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深入推进,58个村创成省三星级“康居乡村”,175个村成为二星级“康居乡村”,11月率先通过省村庄环境整治全域验收,村庄环境整治达标率100%。
5、人民生活幸福和谐。坚持民生优先,加大公共财政向民生领域的倾斜力度,让更多的发展成果普惠群众。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加快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突出创业、就业、物业“三业”富民,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今年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800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14560元,分别同比增长10%和11%。保障水平逐步提升。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制度的并轨统一,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五大保险参保率继续保持在98%以上,保障标准进一步提高。慈善资金总量超过7.6亿元,全区“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社会事业体系基本建成。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成效明显,以区社会管理服务中心为龙头,区、镇、村三级社会管理服务网络建设成为全省工作亮点,得到中央政法委、国家信访局高度评价。平安武进建设深入推进,领导干部信访包案制度有效落实,“三解三促”、“四项排查”和领导干部大接访等工作成效明显,今年6月被评为全省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先进区。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发展和改革局)